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 2 0多年的发展 ,既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也凸显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当面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发展思路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重视知识产权的立法执法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湿地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何正确地利用湿地,并促进湿地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课题。同时,湿地的立法和进一步完善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必须通过法律的力量来保护湿地的利用,减少对湿地的破坏,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与生态在和谐中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
竞争出干部     
要使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干部队伍焕发生机和活力,“制度是决定因素”。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干部选用机制,则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充分就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青年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其就业程度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影响青年就业的原因很多,既有社会经济环境、城乡差距等客观原因,也有青年自身技能欠缺、就业观念陈旧等主观原因。为此,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以及青年个体等多方共同努力,采取多种行之有效措施,以解决好青年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过程中,需要由单向化、排他性取向的非包容性思维范式转向互为主体的包容性思维范式。非包容性思维范式和包容性思维范式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反思非包容性思维范式导致的增长困境,要求我们以包容性思维范式为指导。在实践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增长理念,倡导"社会平等"的核心内涵,培养社会成员包容心态。  相似文献   
6.
国内理论界对包容性增长的现实背景、科学内涵、实践路径、面临难题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确立分析框架和新颖视角,汲取和借鉴国外的研究传统,提炼和升华国内相关理论是未来研究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 ,应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 ;正确把握高新技术发展引起的未来产业变动趋势 ;加强对世界高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变动趋势信息收集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和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国有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挑战。在新形势下,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如何在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中发挥其关键作用,对此问题的研究则不仅是理论创新的需要,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与金融配套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 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作为资产流动和重组的调节器和助推器,在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中能发挥关键作用。 1.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需要金融资本市场作基础。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实质上是把企业制度创新与资产流动和重组相结合,通过产权合理流动,实现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过程。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村义务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农村义务教育滞后的原因,既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的因素,也有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和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为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以促进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发展模式的政治制度安排体现着现代政治对民主价值的追求,其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安排的困局包括如何处理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依法治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外部如何应对其它政治模式的冲击。其政治制度安排的完善则是切实做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执政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