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科学指南,其内容博大精深,涉及理论和实践的诸多方面,本文拟就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基本特征作一简略探析。一、邓小平法制思想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科学的理论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邓小平的法制思想  相似文献   
2.
公安射击教学中应采用适当的瞄准方法吴爱萍当前,涉枪案件日益增多,持枪抢劫、杀人、走私和武装贩毒等犯罪活动,对社会的安定构成了很大威胁,这就给我们公安民警的射击枝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公安实际工作的需要,提高民警的实际作战能力,我...  相似文献   
3.
2011年换届以来,五角场镇人大以杨浦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和五角场镇现代化宜居社区建设为主线,结合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精心设计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内容,为143名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提供保障。强化意识组织代表学习培训新一届五角场镇人大代表中,新任代表占76%。为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依法履职,去年以来,镇人大重点开展了新一届代表的履职学习培训。通过举办初任培训班,不仅  相似文献   
4.
吴爱萍 《长白学刊》2011,(3):126-129
康有为与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住重要政治人物,面对当时中国的现状,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民权主张,力图通过民权的概念激活民众.但是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康有为民权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从而使他"以民权变法"走向了"依靠君权"变法:梁启超则从"开民智,兴民权"着手解决康有为民权学说遭遇的难题,注重思想启蒙,提出了新民的思想,从而推...  相似文献   
5.
手枪是公安民警的主要武器,对保护人民群众以及自身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战斗在第一线的民警大部分缺乏系统的训练,射击技术动作没有形成动力定型,即尚未达到动作的自动化阶段,因而在实弹射击时心理压力过大,枪口晃动剧烈,不能准确命中目标。为了突破需经大量训练才能形成动力定型的难题,我们对据枪方法进行了反复探讨和研究,通过大量的对比实验,发现单手直臂据枪法具有稳定性好,易于掌握,容易形成动力定型等特点.是解决初学射手掌握据枪动作难以及据抢时枪支晃动过大等问题的捷径,能节约大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吴爱萍 《求索》2010,(10):131-133
清末民初的宪政是在近代中国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有识之士为救亡图存、富国强兵而师法西方的产物,晚清时期形成了两种关于制度变革的宪政理念,即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君主立宪理念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共和理念,并在清末民初时期发生了从君主立宪理念向民主共和理念的演进,这一演进反映出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由于晚清中国社会特殊的社会性质、复杂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也决定了清末民初宪政理念的形成和演进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从党员干部到教职员工情为学生所系、利为学生所谋,权为学生所用,踏踏实实地践行着不仅关心学生一阵子,而且关注学生一辈子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8.
2011年换届以来,五角场镇人大以杨浦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和五角场镇现代化宜居礼区建设为主线,结合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精心设计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内容,为143名市、  相似文献   
9.
吴爱萍 《理论前沿》2008,(17):23-25
从康梁到孙中山,清末民初的宪政转型均告失败,清末民初的宪政发展陷入历史的困境。清末民初的宪政困境在理念上表现为对近代西方宪政认识的偏差和对近代西方权利思想的误读;在实践上则表现为清末民初宪政之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关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则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不断扩大.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情况下,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分析原因并思考对策,有利于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