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四在农家”活动被人们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在“四在农家”活动的发源地(遵义市余庆县),这一活动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当地实际的运行机制的。本文对该县“四在农家”运行机制的构成和作用作了分析,得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不仅主体具有主体性,而且对象也具有主体性。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因对象主体性缺失而陷入了困境。面对现代社会对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的呼唤,有必要对工作对象的主体性进行深入分析,这有助于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所谓主体性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就是主体与对象之间平等交往、双向互动的工作模式。其基本特点在于: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对象之间不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平等关系。增强对象的主体意识、培养对象的主体精神、开发对象的主体能力、塑造对象的主体人格,是这一新模式的重要价值目标。显然,在主体性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中,由于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得到应有的确认,主体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所传递的思想道德信息可以最大程度地被对象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一、亲和力及其对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大影响亲和力,词典里的解释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互相作用的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从群众工作这个角度来认识亲和力,其所反映的则是工作主体与受体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和接受度。当某一工作主体的意见、观点等能够在自然而然中被受众所接受,这就意味着工作主体与受体之间已经有亲和力了。在现实生活中,亲和力的程度常常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如有的人从小不善于社交,有的人天性爱热闹,有的人具有丰富的幽…  相似文献   
5.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城乡和谐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构建城乡和谐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这样一个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注意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压倒多数的大国,全国13亿人口有8亿是农民。据测算,到2020年,中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亿,到那时即使城镇化率达到50%,农村人口至少还有7亿。在目前的中国,“三农”问题较为突出,这意味着城乡关系尚不和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处理好城乡之间的关系。1、要处理好农村社会和城市社会的关系。作为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区域,农村是我国社会的…  相似文献   
6.
人才资源在党执政兴国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今世界 ,人才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综合国力的竞争 ,说到底是人才之竞争 ;从执政兴国的历史任务来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建设者和千千万万的高素质人才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关键要做到人才强党 ,要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原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