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发群众上访量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因素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包括政府信访政策、措施方面的原因,政府信访体制、信访工作方面的原因,政府发展政策、干部工作考评制度方面的原因。为了有效抑制上访量,须完善信访政策,规范信访、上访秩序;理顺信访体制,创新信访工作;做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包案”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常态解决信访、上访问题。  相似文献   
2.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必须澄清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疑虑 ,如正确认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明确工人阶级作为党的阶级基础的地位没有改变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是把党变成“全民党” ,也不是向社会民主党演变 ;新的社会阶层也是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转型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热情愈益高涨,这是由世界民主化潮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及我国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决定的。在这一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有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热情与冷漠同时并存,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呈上升趋势,各种社会组织正在成为有序政治参与的载体,政治性取向的参与日益成为主流。为进一步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康,必须树立公民意识,尊重公民政治参与权利;把握政治参与的限度,合理地规范和引导公民政治参与;促进信息公开,为公民创造政治参与的条件;创新执政方式,推动公民政治参与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4.
苏共和中共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两大执政党。苏共建党传统模式中的问题和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矛盾在当今中国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苏共丧失政权的教训为中国共产党加强先进性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前提;真正代表人民利益、防止出现既得利益集团,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关键;从根本上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赵毅纯 《前进》2024,(1):16-18
<正>牢牢把握“五个必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科学总结做好经济工作重要经验,系统部署新的一年经济工作时提出的重要要求。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部署时,旗帜鲜明地要求“深刻把握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对做好新时代山西的经济工作,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赵毅纯 《前进》2014,(10):45-47
<正>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势渐趋严峻,政府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应有责任。在这方面,晋城市政府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一、人口老龄化对政府责任的迫切呼唤地处山西东南端的晋城市,总人口223万。截至2012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8.2万人,老龄化率为12.3%;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7万,老龄化率将达到15.9%。人口老龄化情势渐趋严峻,政  相似文献   
7.
正引领和推动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纵观我们党95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党对发展理念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始终如一。科学梳理95年间党实现发展理念创新的轨迹,从中总结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体察和感悟"五大发展"理念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提出的实践要求,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最终胜利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发展理念创新贯穿中国共产党95年发展历  相似文献   
8.
治国方略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战略策略。我们党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 ,通过历史的反思和实践的探索 ,形成了比较完善和符合中国实际的治国方略 ,即强调依法治国 ,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并始终以党的领导作保证。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足新时代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就是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重大判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特点新内涵新变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存在着许多误区,如僵化地解读马克思主义,教条式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化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唯我独尊地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些误区是导致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认识上产生失误、实践中遭受挫折、理论方面滞后的根本所在。理性地看待马克思主义,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是解决当前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种种矛盾与困惑,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