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老子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将无欲、不欲或寡欲作为治国的根本原则。这种无欲,首先是对圣人自己的要求。他希望通过“损有余而补不足”来解决社会贫富悬殊的矛盾。老子提出“愚民”,并不是对人民采取敌视的态度,而是要把人民的境界提高到圣人的程度。以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小国寡民”既是老子的理想社会,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萨特确实有一种乱伦意识。在自传《词语》中他直言不讳地说:“大约10岁时,我读了一本名为《横渡大西洋的客轮》的书,十分着迷。书中有一美国小男孩和他的妹妹,两人天真烂漫,彼此无猜。我总是把自己想象为这男孩,由此爱上小女孩贝蒂。很久以来我一直梦想着写一篇小说,写两个因迷路而平静地过着乱伦生活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有关人生快乐的思考是伊壁鸠鲁学说的重要内容。在伊壁鸠鲁那里,作为幸福生活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快乐,而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他既不提倡享乐,也不提倡禁欲;他认为,快乐和理智是不可分开的;没有理智就没有快乐;不少论者对此有种种误解。还有论者认为,伊壁鸠鲁关于快乐的思想是消极的,他抹杀了对于快乐的创造,把集体和社会的快乐置于一边,对大众是一种愚弄和麻醉。这些指责毫无根据,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荀子所谓"礼者养也",主要不是养民,而是养君.其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在礼义基础上保证统治者享有特权的生活.荀子有些被称为具有民本、民权思想的说法,其实并不具有这样的思想.荀子提出隆礼重法,在他那里,在很大程度上,礼就是法,法就是礼;礼具有法的强制性,而法具有礼的"因人而施"的不平等性.两者的合而为一,是与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5.
法国“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阿尔都塞认为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之间有一个“决裂”,这是同他对异化和历史主体的看法紧密相连的。他说: “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往费尔巴哈的人质异化的理论中加进了黑格尔的东西,即历史异化的思想”,但后来“这种结合被马克思抛弃了(手稿没有发表,其中的  相似文献   
6.
这是巴恩斯英译本《存在与虚无》一书的附录,是对该书若干特别术语的解释。所列的特别术语有两类:一是萨特自己创造的专门术语,一是他赋予特殊含义的普通词汇。释义中所有的直接引语都是从《存在与虚无》中来。  相似文献   
7.
2005年是萨特诞辰一百周年,想写点关于萨特的东西。偶然看到《书屋》杂志1998年第2期有柳鸣九先生的一篇文章《萨特的永恒价值何在》(下称柳文),我正好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看了柳文后,觉得可以商榷的地方还不少,愿意结合该文,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柳先生是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对萨特的评价主要从文学角度出发,这是可以理解的。他认为,“从萨特所留下的精神遗产来说,他对我们的价值今天看来还在于,他主要是作为一个文学家,而不是哲学家,更不是政治家。”在将萨特的文学与哲学作这种比较时,柳先生的论据是:“与他在20世纪文学史上所占有的…  相似文献   
8.
意识(感觉和思维)是一切物质共有的属性,还是仅为某些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物质(例如人)所特有?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在哲学史上,是发生唯物主义者之间。对于唯心主义者说来,这样提问题是没有意义的。马赫说,“有时候人们也提出‘物质’(无机的)是否也有感觉的问题。……在物质构成的大厦中,感觉应该突然发生,还是应该存在于所谓这个大厦的基础本身中。从我们的观点看来这个问题根本是荒谬的。对我们来说,物质不是第一性的东西;这种第一性的东西只是要素(要素在某种确定的意  相似文献   
9.
在个人与人民大众的关系定位上,鲁迅始终是将自己当作人民大众当中的一员,他从不认为自己作为一个个体有多么重要,在看待名誉、地位方面,将自己看得十分平常。鲁迅确实当得起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这一称号。  相似文献   
10.
法国“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阿尔都塞认为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之间有一个“决裂”,这是同他对异化和历史主体的看法紧密相连的。 阿尔都塞说:“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往费尔巴哈的人本质异化的理论中加进了黑格尔的东西,即历史异化的思想”,但后来“这种结合被马克思抛弃了(手稿没有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