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特色城镇化体现在城镇化而非城市化、城镇化滞后和以小城镇为起点。这样的特色,决定了其发展道路必须是坚持四化并行、四城并举、城乡统筹和集约发展。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助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是一个多山、多林、多沙漠地区,城镇的腹地遥远,其城镇发展既不能走外溢型,也不能走数量扩张型,只能走内敛型城镇化道路,即重在提高原有城镇和城市的质量,作数量上的微调。这种内敛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是:改造农村传统农业,提升城镇中小企业,下移特大城市传统工业,最终形成农村工业向城镇延伸,城市工业向城镇下移的吉林省工业发展特色链条,用信息化推动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区域差异比较与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区域差异对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制约着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缺乏,但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并且历史上对外交往颇多.因此,改革开放后充分利用外资和技术大力发展外贸、旅游经济,以"大进大出"的外向型经济为主.东北地区在自然、经济基础、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与东南沿海地区有着某些相同之处,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但二者又有较大的差别,东北地区人少地多,农林资源丰富,传统产业基础较好,在学习和借鉴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方式,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以现代农业和传统工业产业为主渠道,并利用现有科技条件发展相关产业,加强区域内协作,把产品做大做强,打造自己的品牌,走出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必须在全面准确地领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进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极其严密的条件下进行本质化定义的.它暗含的条件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厚理,这恰恰说明“劳动”是动静结合的产物。通过对“劳动”的动静结合的分析,构建“结合劳动”在价值形成中合力作用的框架.可以在坚持价值一元论的前提下.回答现实中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吉林省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邮电通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就在十年前,人们邮封信要等上几天,而现在,特快专递朝发夕至。过去人们要打长途电话必须去邮电局排长队,一旦接通,还得扯着嗓子喊,才能说清楚。可如今,在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电话亭,甭说打国内长途,就是打国际长途也是轻松加愉快的事儿。几年前,人们对BP机、手提电话还十分陌生,可如今已司空见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国企脱困已成为目前经济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各级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既然成了问题,总得想法子解决,它决不会自己消失,从总书记到每个企业的领导,都在想办法,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况且已有不少地方和企业已经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所以坚定信心是很重要的,因此,本刊特辟一栏,国企脱困.希望对此问题有所思考的各界人士广泛发表见解,与部分国企领导者交谈,常常听到这样的话:现在搞企业太难。问难在何处?对方能说出一大堆难处,但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开拓市场难,竞争太激烈。毫无疑问,市场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所,用户是企业…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现实需要,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走了一条跨越式产业发展之路,21世纪,结构调整战略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线,这种战略上的变化表明中国要解决的是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9.
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的落后性与发展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落后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流动的凝固性、技术水平的停滞性、制度建设的僵化性和低梯度增长的落后性,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步伐,实现农牧民人口的城镇化,必须结合地区特点,实施农牧民的知识化工程、推进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是和谐社会的空间载体,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池,又是多经济成份高度混合的经济。但目前县域经济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乃至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新农村和城镇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三者每前进一步都在向和谐社会靠近一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