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一直从理性化的角度把握思想中的时代。从这个角度看,改变传统的社会发展观,确立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表征;以农民为中心的农村发展观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平等关系不仅存在于公民之间,而且存在于公民与政府之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与政府之间关系的不平等将导致市场分配和政府再分配的不公平。能否正确处理公民个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廉政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廉政文化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今后一个时期,廉政文化建设实践中主要应该关注以下几个理论问题。即廉政文化建设要与职业道德、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相联系;要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模式与机制;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的设置;要把清除"官本位"文化观念作为重要环节;科学的对待传统廉政文化观念和当代廉政文化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4.
个人与政府之间的平等,从内容看,不是指两者拥有相同的物质资源,而是指两者具有在相互交往中的同等地位和权利;从形式看,不是表现为间接的物的交换关系,而是表现为两者的直接交往;从实现看,不是通过民法来确立,而是通过宪法来确立。在当代社会,个人与政府之间的平等表现为,两者之间利用对方和为对方做贡献的一致,要求对方实现自己的权利(力)和为对方尽义务的一致。  相似文献   
5.
近年以来,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紧紧围绕“关注民生、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动了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6.
在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关涉社会主义理论根基的重要论断,激起了巨大的思想反响和持久的学术反响,是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难点和疑点。无论是关于立论的科学性、深刻性,还是关于与邓小平理论其它部分的融贯性,所有的歧见与争议,均与对这一论断的阐释直接相关。因此,要正确、深刻领会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必须紧扣文本做出正确的解读。   一、立意高远:追问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上…  相似文献   
7.
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社会建设”在中国已成为一个时代话题。理论工作者从不同的学科和视角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从社会建设的概念、中国社会建设的内容和重点、中国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原则等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作了简要的评介,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近代理论的整体性,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民社会"、以"自然与历史的对立"为前提的整体性。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近代理论整体性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把自然与历史统一起来,建立了以物质生产方式与人的主体能动性、物质关系与历史发展、实证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统一为内容的理论整体性。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没有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特征和实质。这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曹典顺  刘天喜 《求实》2007,26(3):26-28
21世纪的和谐的社会观是一种新的社会观,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精神来支撑。这种伦理精神至少应该包含伦理基础、伦理原则和伦理保障三个方面。价值的多元化是和谐的社会观的伦理基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是和谐的社会观的伦理原则;社会正义是和谐的社会观的的伦理保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