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齐美尔、沃思的都市社会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学者齐美尔、沃思等人的都市社会学思想,因涉及大都市的精神生活及都市人的个性、理性、心理诸问题而被国内人文学者所关注。他们关于形成大都市社会交往关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学元因素的论述,不可避免地带有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语境的限定性,而其中一些批判性考察与中国都市化进程中的某种消极的人文心态暗合。解读齐美尔、沃思等人的都市社会学理论的意义,一是必须厘清推动都市化进程的真正社会学元因素应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市化不仅是一种现代化的物质定向,亦是催生新人文机制的媒介;二是提示我们在一个讲究理性、效率、利益,人口集居规模和密度激增的现代都市社会中,如何保持个性、人格的健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人文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文化产业如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笔者认为,从我国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变革的现状出发,当前迫切需要解决3个关键问题: 一、实施政企分离,确立产业市场主体地位我国大多数文化产业部门的前身是国家事业单位,当其由事业向产业转制时,政府承担着产权所有者的职责,代替市场行使着资源配置的功能,故而这种转制在本质上未能脱离"政府办产业"的框架.  相似文献   
3.
龚自珍的文化忧患意识上海社科院叶中强1840年,酉方资本主义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了闭关锁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国大门,标志着一部分中国近代史的开始。然而从文化思潮发生、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当时的一些思想家、文学家作为一种意识主体的积极活动,似乎早已洞察了一切。他...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文化产业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持人话语: 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所通过的“十五”规划的建议中,第一次将发展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写入了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这就要求我们从全球化背景下思考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文化的多重属性和功能,特别是认识它的产业属性和产业功能,把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来抓好。 在21世纪,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将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的综合。而文化发展力也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既有公益形态的文化,也包括了产业形态的文化,生产并提供具有文化内涵的商品和服务,为社会创造文化财富和商业利润。有鉴于此,本刊邀请了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大量新鲜的材料,并对我国21世纪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性的思考,以期引起进一步的探索,给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建设送去一股和煦的暖风。——主持人:任建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