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13篇
综合类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醒民同志在《答周德海先生》的“作者答辨“中①,仍坚持他在《善于在对立的两极保持必要的张力》一文中的基本观点,认为“敢于正视矛盾的两极,善于在对立的两极保持必要的张力,恰恰是爱因斯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大特征,也是他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取得  相似文献   
2.
在学术界,人们通常根据马克思所说的“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句话,把“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理解为“劳动者”,把“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说成是构成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从而把“劳动过程”等同于“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的误解。首先,马克思所说的“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指的是劳动主体所从事的劳动,劳动主体的劳动是劳动主体的劳动能力,即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的支出和使用。因而把马克思所说的“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理解为  相似文献   
3.
国内学术界在对黑格尔国家观的研究中,由于未能深入地把握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整个理论体系,因而存在着或者泛泛而谈,或者过于浅薄的缺陷.黑格尔的国家是具体自由的现实,它必然地导致科学、民主和法治.  相似文献   
4.
国内学术界对学术自由的认识和理解,不仅过于表面化,而且有一些观点也值得进一步讨论。以探索和追求真理为目标的学术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因而它既是绝对的也是无限的,不应被任何个人、团体或社会以任何借口干涉、限制和阻止。自由地探索和追求真理,应当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高原则。学术自由的实现形式包括人的内心自由扣人的外在自由。人的内心自由是人在观念上不受既有的理论权威、社会成见和思维定式的束缚。人的外在自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社会向所有个人提供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结社自由的良好保障。  相似文献   
5.
实事求是不需要人为地附加任何指导思想。理论权威是对实事求是的限制和误导。实事求是是对理论权威的超越和革命。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拒斥一切理论权威。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人和社会的本性中都包含着腐败的因子。人和社会腐败的根源,在于人和社会对自身利益的过分追求。人的腐败在本质上是人在追求消费性快乐过程中的精神和行为堕落,社会的腐败在本质上是社会制度的新陈代谢机能的衰退和丧失。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目前通行的哲学教科书中,认为“感性认识是人们的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它以直接感受性为特点,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但是,这种“感性认识”只是大脑通过五官对外部事物的物理刺激的机械反应所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以感觉为例,这种观点认为:“视觉反映事物的颜色形态;听觉反映事物的声音;嗅觉反映事物的气味;味觉反映事物的滋味;触觉反映事物的凉热和软硬等等特性。”从视觉的反映过程来看,它是由外部光线射入视觉器官,引起视觉神经冲动,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对经济学革命的种种不同的理解,除了对经济学革命的衡量标准存在问题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经济概念的理解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过程的把握不够准确,从而把一些不能被称为革命的经济学理论,也看成是一次独立的经济学革命。以爱因斯坦的科学革命思想来衡量经济学革命,经济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革命。第一次经济学革命建立的是以"自由市场"为基础、以追求"市场公平"为目的的经济学理论。第二次经济学革命建立的是以"政府调控—自由市场"为基础、以追求"社会公平"为目的的经济学理论。凯恩斯经济学以后创立的各种经济学理论,都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丰富、发展和纠偏。  相似文献   
9.
在作为钱广荣先生的“道德悖论”立论根据的三个案例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道德悖论”问题。钱先生在理论上的失误之处,在于他用社会道德中对个人的“利他”要求,排斥个人道德中合理的“利己”诉求。  相似文献   
10.
在学术界对爱因斯坦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中,存在着表面化和片面性的缺陷。为爱因斯坦指引社会主义方向的"社会-伦理目的",是他的宇宙宗教上帝概念所内含的"有秩序的和谐"社会图景。爱因斯坦的有秩序的和谐社会主义,是一个由自由的个人构成、民主治理、人民生活安全和幸福的社会。爱因斯坦的社会主义思想,直接来源于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对苏俄社会主义实践的冷静分析。尽管爱因斯坦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尽相同,但却与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有着某种相通之处。爱因斯坦提出的社会主义的完全的计划经济,也许是人类奋斗和追求的一个远景目标,它只能随着人类智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