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8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1.
奇人文教书     
正文教书跟他的名字极不相符,他从小眼睛失明,没上过一天学,所以既不懂文,更不可能教书,但是他人盲志不盲,通过努力成为村里响当当的"瞎老板"。一条三四十厘米宽的田埂上,一个背影疾步而行,如果不是他手中不停敲动的棍子,记者不会相信他是一个盲人;如果不是亲身所见所闻,更不会相信他拥有近400亩地。他就是桂林兴安县崔家乡上塘村石埠自然村村民文教书。  相似文献   
2.
周玉祝 《当代广西》2014,(20):M0002-M0002
正文化的声音需要用心来聆听,文化的芬芳需要用鼻来嗅闻,文化的足迹需要用笔来镌刻。《当代广西》第18期刊发的《从远古到近代:文化铸造民族自信》一文,正是广西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的精彩缩影。文章从"通、特、专、言"四个层面评论了《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广西卷》一书,文风朴实,思想敏锐,意蕴深远。短短3000余字就把50余万言的专著概括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犹如一泓清澈的泉水,让人感受到滋润甘甜,从而明晓事理,启迪人生。的确,支撑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并非表象上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而往往是无形的"文化"。文化之于民族,就像水之于生命,蔚蓝之于大海。文化不能脱离民  相似文献   
3.
高霞  周玉祝 《当代广西》2014,(13):29-29
正5月5日,对桂林市兴安县崔家乡粉山村的"新住户"——来自大屿山深处的瑶乡们来说,是一个平凡而又不普通的日子。这天,崔家乡党委书记杨涛、乡长张峰带着几名党员干部,冒着蒙蒙细雨来到新迁居的郑忠明家,详细询问他生活生产上的困难和问题。"现在道路硬化做好了,我们出行方便了,但就是缺少种菜的土地,平时都要买青菜吃。"郑忠明说。了解了村民们的困难后,杨涛当即与村委商量腾出一块菜地,给新搬来的住户们种菜。  相似文献   
4.
兴安县溶江镇莲塘乡车上村。单从村口望去,这里还算是一个美丽的桂北小村庄:绿色的草地,金黄色的草垛,紫黑色的葡萄成串。但只需往内再走两步,问题便暴露无遗:龟裂的土地像是一张张咧开的嘴,仿佛在向过路的行人讨水喝。当地村民说,由于干旱,他们早就弃稻子而改种葡萄了。  相似文献   
5.
周玉祝 《当代广西》2011,(18):32-32
曾德贵是兴安县严关镇清水村委地楼自然村人,地楼是一个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边远山村,至今都还没有通车。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教育严重滞后,从来没有一个山外的正规教师到教,代课老师也因为条件的艰苦来了一个又走一个。1982年,曾德贵高中毕业了,成了村民们眼中的“秀才”。正当他踌躇满志的准备走出大山去外面闯一番的时候,村里原来的代课老师不干了。  相似文献   
6.
高霞  周玉祝 《当代广西》2014,(10):16-17
正如何传承和保护好自然文化遗产,并以申遗为契机激活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不再只是申遗工作者们思考的问题,而成为从政府到民间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其中,兴安灵渠作为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重点项目,如果申遗成功,将填补广西世界文化遗产景观"零"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正"我的志向是加倍努力工作,让村容村貌变化加快,让大伙儿收入增加,生活更加幸福……"读完《当代广西》第19期刊发的《善做"加法"的谢志加》一文,谢志加将村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志向,用"加法"带领村民闯出一条致富路的故事令人动容。谢志加没有三头六臂,有的只是作为一名优秀基层干部的奉献精神和务实作风。反观身边,虽然不乏作威作福、以权谋私的村干部,但更多的是像谢志加这样扎根基层、带领群众走向致富路的好干部。他们为了改变落后的村容村貌、致富群众,讲奉献不求索取,  相似文献   
8.
正"没有土地流转的政策,很难想象我能承包那么多土地"在桂林市兴安县崔家乡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记者见到了2011-2013年连续3年荣获"全国种粮大户"荣誉的唐新全。这位外表朴实的80后小伙子高中毕业后,没有加入外出打工的大军,而是选择了回家种地。他种柑橘、种水稻,并潜心向在县农业局工作的叔叔学习农业技术,随后还开了自己的种子销售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