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姚兆余 《理论学刊》2001,(2):127-128
已故的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曾精辟地指出 :“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 ,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 ,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关于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 986年第 2期 )。这个结论 ,大致道出了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然而 ,要准确地评价宋代文化的历史地位 ,还应该将宋代文化置于一个广阔的历史空间和纵深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基于这种认识 ,我们把宋代文化的历史地位简单地概括为八个字 :承继汉唐 ,开启明清。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宋代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双重因素驱动下 ,汉唐时…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任务提出以来,学术界从理论和经验等层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路径和模式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取得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成果。还有不少学者注重从农民视角探讨新农村建设问题,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心态及农民投入意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总体而言,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略嫌不足。为此,我们选择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通过对该村388户农户进行问卷调  相似文献   
3.
王艳  姚兆余 《法制与社会》2011,(10):172-173
"全职太太"是近年来我国家庭领域内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作为一个群体,"全职太太"正逐步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范围之内。城市"全职太太"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探讨"全职太太"这一特殊的女性群体生存状况,对"全职太太"这一群体进行有关社会学的研究,通过她们的主观感受及所叙述的内容,能够真实反应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会工作实务和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江苏张家港、泰州、宿迁三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实地调查,发现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苏南地区各项指标均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服务站运行机制、政府支持力度不同是导致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文中指出为健全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须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投入,完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提高卫生工作人员的素质,最终实现地区间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六合区两家农村敬老院老人的访谈调查,了解农村敬老院老人身体状况,分析农村敬老院医疗护理现状,发现存在医疗护理服务内容不完善、医疗护理费用捉襟见肘、专业医护人员欠缺等问题,探索提出拓展农村敬老院医护功能、增加财政补贴、加强医疗护理服务队伍建设等对策,发展医养护结合型健康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6.
正为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健全农村社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精神面貌,建议:一、完善农村社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社区文化服务工作,按照《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具体要求,到2020年,实现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在安徽省S县的问卷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经济因素和网络结构因素对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有显著影响。其中,收入水平越高,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状况越好;网络规模越大,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状况越好;网络经济异质性越大,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状况越差;网络经济地位越高,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状况越好。在路径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社会网络结构对农村居民精神健康的作用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社会网络结构本身对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苏南D村居民进行调查,发现村庄合并后农村居民的社区意识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之际,原来的社区意识面临解体,但新的社区意识还没有形成,主要表现为居民对合并后的社区的关怀意识差,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低,参与意识淡薄等.本文认为,应该通过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构建社区公共空问、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以及组织社区活动等途径实现居民社区意识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农民组织化:农村社区发展的内源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社区发展对于实现我国整体发展目标具有特殊的意义.当前的农村社区发展,受限于社区内部的物质基础、社区秩序、发展目标和居民参与意愿等,农民组织化则是解决农村社区发展限制性因素的根本途径.为使农民组织化能应对来自社区内部的挑战以推动社区发展,需要营造有利于农民组织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发展具有非经济功能的农民组织,同时建立组织激励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