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提出“治安”概念是警察学的逻辑起点,并从研究对象、基本问题、警察学学科体系和警察学的发展关系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警务原理就是指警察进行治安防范、侦察破案运非中的规律性。警务原理是客观存在的,警务原理的提出有其充分的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几条基本警务原理。  相似文献   
3.
公安领导艺术、公安领导方法是公安领导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探讨具有公安特色的领导艺术、领导方法,对于提高公安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和领导效能,搞好新时期公安工作,为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公安领导艺术、公安领导方法的研究,所见的只是应用方面有许多具体阐述,面对“公安领导艺术”、“公安领导方法”概念的探讨尚为少见.对公安领导艺术、公安领导方法的应用研究固然重要,但从理论上认识公安领导艺术、公安领导方法的涵义、特性也同样重要.这对于公安领导者把握、应用领导艺术、领导方法不无帮助.本着为建立和丰富、完善公安领导科学出微薄之力,以笔者认识所致,抛拙文对“公安领导艺术”、“公安领导方法”进行讨论,以求教大家.  相似文献   
4.
警察学基础理论是研究警察治安的一般理论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警察学的理论科学部分。就世界范围而言,西方国家偏重于警察学的应用研究.对警察学的理论科学研究则较少,而我国自1987年始对警察学基础理论研究就十分重视。已出了一批论文,出版了《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一书,但这门科学有诸多问题,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定论。为推进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警察学会公安教育专业委员会,首届公安教育理论学会研讨会于1996年10月12日至13日在广州市公安局边防处水警训练基地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广州市公安教育的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教学、科研同公安工作实践三结合教学改革的初步论证。会议共收到论文四十篇,经过评委评审出一、二、三等奖论文十一篇。关于广州市公安教育发展方向与改革问题,与会者就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和广州市人民警察学校的发展方向问题畅所欲言,从多方面,多角度发表了意见和建议,最后形成了共识:两校合并。这种认识,是与国家教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叶文”提出的警察权力、义务作为警察学基础理论学科理论的逻辑起点,进行了商榷。并对“治安”作为警察学基础理论学习的逻辑起点的再认识在于:它是学科中最高级概念。警察是“治安”的主力,主职力量。“依法”是警察“治安”的唯一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安全是警察“治安”的次要属性,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7.
警察学基础理论学科理论体系,应由本体论和专门理论两大部分所构成."治安"所以能成为警察学基础理论体系逻辑起点是因为它是该学科最高级的概念,警察是"治安"的主力和专职力量,"依法"是警察"治安"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安全是警察"治安"的次要属性和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现行的侦破指导思想进行了反思,分析了黑恶势力产生的原因和特征,认为侦破黑恶势力案件的指导思想应是:遏止发展,查清隐患,获取证据,适时铲除,一网打尽。  相似文献   
9.
从1987年在上海召开全国首届公安学研讨会以来,我国的警察学基础理论学科的研究和建设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和一定的成果。其中包括出版了《公安学基础理论探讨》论文集、《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专著、数种版本的公安学基础理论教科书和发表了一批论文。但纵观我国警察学基础理论学科的研究现状,它还是一门刚刚兴起的新学科。为促进警察学基础理论学科的研究和建设,给予它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警察治安的一般理论及其规律是警察学基础理论学科的特定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犯罪反社会心理的形成是流动人口个体在微观社会环境作用下的生理、心理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内化”的过程。通过对一万名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的调查统计分析,具有反社会心理的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的外化心态一般表现为:不满、逆反、报复、反社会。从中可以看出:从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看,19—25岁的不满心理最强;从收入看,收入越低者不满心理越强。社会闲散类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不满心理明显强于其它职业者。从年龄上看,19—25岁的逆反心理最强;从职业上看,农民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的逆反心理明显强于其他职业者。从受罚次数看,受过处罚者的报复心理一段较强;从犯罪类型看,暴力型犯罪者的报复心理较强,女性犯罪嫌疑人的报复心理强于男性。从作案次数看,多次作案者的反社会心理较强;从犯罪类型看,暴力性犯罪者的反社会心理较强。农民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的反社会心理强于其他职业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