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前,主动参与和竭力谋划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推动开放发展的共识。但与此同时,应尽力避免由此可能造成的无序、低级甚至恶性竞争,以及由此导致的地方政府间的合作需求乏力。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与竞争不是单一形态的,既合作又竞争才是地方政府间"一体两面"互动关系的真实体现。为此,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优化地方政府间合作与竞争的进路,以期打造共享"一带一路"建设红利的合作发展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如何加快推进广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当前广西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广西打造千亿元产业之一的文化产业,与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天然的融合性与互动性,二者融合发展是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出路。  相似文献   
3.
界别是人民政协的组织特色,界别协商是协商民主理论与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有机结合的重要形式,具有显著的界别性、平等性、协商性、共识性等特征。在基于协商民主的要求审视下,人民政协界别协商还存在协商主体的参与性和协商性、协商客体的公共性和平等性、协商过程的开放性和公开性等方面的不足。为此,要以协商民主理论为依据,着力从原则、形式、内容等三个方面,来探讨深化人民政协界别协商的整体发展思路,进而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我国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网络政治参与的交互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独特优势,对提升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要求下,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实效性还有待提升,主要原因是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主客体发展不均衡,界别力量未形成合力,运行机制不完善。为此,人民政协应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渠道优势的重要作用,把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与网络政治参与监督结合起来,让政协委员在履行民主监督职责上既"会"监督,又"敢"监督,从而不断增强和提升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政府治理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中间和基础环节。然而,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为此,立足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动力机制,通过再造地方政府治理体系、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大力发展公民组织和加强地方电子政府建设,以期实现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协所具有的多元、合作、民主、协商等特质与地方治理的特征同构,二者构成内在的关联机理。人民政协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专门机构,必然是推进地方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推进地方治理现代化,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通过人民政协实现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依法有序参与地方经济社会事务治理。为此,在推进地方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人民政协通过担当咨政角色、民意角色、监督角色和统战角色,来参与地方政府的经济社会治理,增进社会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安定,切实保护和维护广大民众的合法正当权益。利用提案工作、视察工作、专题调研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和民主协商等参与方式,实现与地方治理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社会数据种类和规模的指数级爆炸性增长,大数据治理的概念应运而生,并深刻地影响着政府及社会和市场的运行方式。大数据作为新时代的战略资源和革新技术,对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提高公共决策水平、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与日俱增。传统政府治理模式由于存在明显的弊端,已经不能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势必要加快转型,而大数据广泛而又深入的推广应用,则为传统的政府治理转型提供了变革契机和方法。为此,要着力培育全面、系统的大数据意识,运用大数据的治理属性,推动传统政府的治理变革,重塑政府形态和治理模式,以适应和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从而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作为公共行政的灵魂,行政文化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中更为深层次的、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全面渗透于公共行政活动的整个过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可避免会受到行政文化生态的影响和制约。行政文化生态的构成要素包括行政主体文化生态、行政客体文化生态和行政制度文化生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优化行政主体文化生态的公共服务意识,优化行政客体文化生态的参政议政渠道,优化行政制度文化生态的行政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