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0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曜先生     
谢本书  张昌山 《思想战线》2012,38(4):149+153
<正>马曜先生是一位名人,我很早就已闻其大名,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他回到云南大学历史系工作,我们才相识。真正比较全面深入了解这位学术名家,却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应邀撰写《马曜评传》之后。而今,马先生作古已6年有余,我常常想起他,很怀念这位备受尊崇的世纪学人。丰富的阅历马曜生于1911年10月11日,字幼初,云南洱源人,白族。文献名邦,书香门第,聪慧勤勉,学基厚实。早年在大理、昆明读书,就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31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经济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夏天,利用与范石生的同乡关系,到湖北襄阳策动滇军五十一师兵变,因故未成。此后虽与组织一度失去联系,但仍坚持不懈地进行革命活动。大学毕业后"抗战"已经  相似文献   
2.
叔雅先生     
在我的一生中最难忘怀并且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无疑就是刘文典(字叔雅)先生了。我20世纪40年代在云南大学文史系读书,曾师从叔雅先生学习《说文解字》,毕业留校后又同在文史系教书,直至先生去世,相交10余年。回首往昔,先生的音容笑貌宛  相似文献   
3.
叔雅先生     
(续上期)刘文典与古籍校勘1917年,先生经陈独秀介绍进入北大教书。那时北大人才太多了,尤其是国学方面,辜鸿铭在北大,刘师培、黄侃都在北大,都是些了不起的人。所以,先生就决定要下苦功搞出点成果,认认真真地校好一部书。经过比较,他选定先秦诸子作为校勘的主攻方向,而且一出手就是比较难弄的《淮南子》,所以叔雅先生真正搞起古籍校勘是从《淮南子》开始的。  相似文献   
4.
张昌山 《思想战线》2011,37(4):58-60
地方性知识作为全球化的一种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遗传基因符号的表示。如是没有这些乡土文化,那么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就失去了根基。我们在全球化多元文化共生的环境中思考中国地方知识与文化重构时,不是一味地要在"地方知识与文化重构"中寻找所谓的资源与灵感,而是以此为新的开端,通过从"实际"入手,回归本真,寻找到一个超越的、普世的文化立场。云南以往的文化对现代云南文化的影响,表现的是一种潜意识的"云南精神",其民族特色和文化精髓大概就在于敬畏自然之道、享受平凡之美、承认和尊重他人的文化、风俗、生活具有和自己一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动态的进程,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实践,其本质是不断探索和形成既符合党的建设规律,又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党建范式;其核心是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其基本途径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根据世情、党情、国情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的时代特征,对党的建设方法进行扬弃和创新。本文以云南大学的党建实践为参照,探寻提升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6.
方国瑜先生     
<正>追随先生1953年秋天,我考入云南大学历史系,就开始了与先生的师生缘。记得第一次见先生是在入学不到1个月的时候,我和杨世强、李近春、和世杰等同学一起去拜望先生。先生住在云大北院两层楼的红砖房中。先生刚进50岁,着中山装,清瘦但很精神,一位地道的学者。先生知道我们是丽江的学生,非常高兴,得知我和  相似文献   
7.
<正>坎坷人生父亲祖籍广西贺县,1909年2月生于昆明。小学是在北区小学完成的,二年级时,我的祖父病故,祖母改嫁,父亲只能寄住在他的五伯父江钟政家,距离学校有八九里路,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是学校里最贫困的学生,也是学业最好的学生。就这样的光景  相似文献   
8.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5月12日在云南大学召开,这是新成立的云南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会举办的首次学术活动。省内外180余名学者与会,收到论文150篇,有多位学者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会后选编出版《学术论文集》。  相似文献   
9.
信息动态     
刘文典与古籍校勘1917年,先生经陈独秀介绍进入北大教书.那时北大人才太多了,尤其是国学方面,辜鸿铭在北大,刘师培、黄侃都在北大,都是些了不起的人.所以,先生就决定要下苦功搞出点成果,认认真真地校好一部书.经过比较,他选定先秦诸子作为校勘的主攻方向,而且一出手就是比较难弄的《淮南子》,所以叔雅先生真正搞起古籍校勘是从《淮南子》开始的.他就找傅增湘先生帮助搞《淮南子》,为什么找傅增湘先生呢?这里有一个缘故,叔雅先生念书有个特点,就是很讲究版本,这是受刘师培、章太炎先生治学的影响."只要刘叔雅教授看的书都是好版本,不是好版本他不看."钱穆先生如是说.事实如此,即使在生活很困难的情况下,只要发现好版本的书,哪怕借钱,他都要买到手中.我看过他手中收藏的方苞的手稿,有4个夹子,就是通过傅增湘先生介绍花了200块大洋买的.傅增湘先生是著名的藏书家,也是版本学家.藏书很多,而且版本也好.先生说:"没有傅先生不行,因为好多版本找不到."傅先生借书给他看,并且把《淮南子》的好多种版本都找来了,《永乐大典》原本都给他看过.还有像王念孙的手稿他也看过.所以他对傅先生很感激,说傅先生是他的版本学老师.他还爱抄笔记,搞校勘更是亲力亲为,抄了很多东西,像《文选》、《太平御览》、《治要》、《道藏》等书中凡引及《淮南子》原文或许(许慎)、高(高诱)旧注者,一字一句,都一一抄录.有人说先生是道家,其实不然,他是杂家.先生博览群书,而融会贯通应用于治学.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现代化的大规模综合性档案工作和现代社会复杂广泛的需要,对现实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更深入、更细致地探讨新的特殊的研究对象,因此,认识并确立民族档案学,是历史和现实向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及必然课题。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