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1.
朴素成大器     
《民族工作》杂志的同仁们:上面的标题是我对你们刊物的评语。我过去不知有此刊物。你们送了我几本,也许因为包装太一般,很多天我都没有读。但是一读就不能放手,以至带去出差读。一翻开,就好象回到云南的大山后面。心静,没有喧哗。我想,这是因为编辑者的心中没有喧哗,没有哗众之心态的缘故。它朴素得不象一本"现在"的刊物。但它又是"现在很需要的"一本刊物。你们做的是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工作,不是为了商业,需要带有媚俗性和出卖点的那类民族文化。你们的工作中含有现代人文关怀的精神,不是把少数民族当作猎奇对象。当我看到反映…  相似文献   
2.
电影《无问西东》,又唤起很多人对"西南联大"这所学校,以及昆明这个抗战后方的记忆。但对于西南联大的往事,云南已经做了很多钩沉。十多年前作家张曼菱在省委宣传部支持下制作的纪录片《西南联大》,就是其中极有价值的一部。在大量联大校友访谈基础上,张曼菱写过很多文章,发表过很多演讲,包括回到她的母校北大时做的对教育发人深省的反思。这里刊载的是其中的一篇,借此窥见那个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我深信,这种思考并非我一人独有。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存在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萦绕…  相似文献   
4.
张曼菱 《今日民族》2003,(12):19-21
人因可爱而美丽,一个地方也因为有了可爱的人民而美丽。从老一辈民族工作者王连芳、作家张蔓菱、作曲家杨非、新闻工作者胡孚亭等在德宏经历过的刻骨铭心的故事中,凸显出的是德宏美丽的另一面,那就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身上默默地散发出的善良淳厚的人性魅力。 人因可爱而美丽,一个地方也因为有了可爱的人民而美丽。从老一辈民族工作者王连芳、作家张蔓菱、作曲家杨非、新闻工作者胡孚亭等在德宏经历过的刻骨铭心的故事中,凸显出的是德宏美丽的另一面,那就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身上默默地散发出的善良淳厚的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5.
还在我求学北国的时候,白鸥就选择了昆明。记得归来过春节,见翠湖与南盘江上白羽翔集,可与“燕山雪花大如席”媲美。其祥瑞之兆,令人心中无限感动。当年曾由我背着去观鸥的小侄,如今已到京城求学。而白鸥依旧年年赴约春城,对于昆明人,已经熟悉得像是年年回家赶除夕的游子一般。然而不知有几人想过,年年白羽如雪缀故园,但岁岁年年鸥不同。今年所来之鸥,已非往岁曾来之鸥。人们尽享白鸥临城之喜悦,可曾想过,这些欢叫的天使,从西伯利亚起飞,一路寒风万里,群起群落,如遇自然暴力,或饥饿伤病,会有多少从队伍里坠落。那浩荡的鸥群整体,亦不可能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