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农民收入呈缓慢增长状态,增收乏力,农村市场疲软,农业、农民利益流失.造成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一是计划经济时代非农偏好的历史惯性、思维定势、投入体制等因素的严重存在;二是现行农产品流通体制使农民在产品交换中利益受损.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稳定增收的问题,就必须从新世纪社会发展走向和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通过加快农村改革,重构农民利益的生成机制和保护机制来确保农民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取决于其优良的政治生态,即先进的政治文化生态与完善的政治制度生态。要优化行政改革的政治生态,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建设先进的政治文明;二是合理地配置国家权力,处理好党、人大、司法机关和政府的相互关系;三是形成行政体制改革与其政治生态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政治信任研究还处于继承、消化西方理论和开始提出现实命题的阶段,相关研究显得零散而不成体系,很有必要进行系统梳理和反思。总的看来,目前国内政治信任研究的理论进路及其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概念范畴论、文化类型论、结构形态论、功能价值论、函变因素论五个方面。今后有必要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学理问题的纵深研究;中西政治信任文化和理论的比较与借鉴;重点关注人民信托理念或制度的理论论证、党的执政信任和政府公信力的系统建构三个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润泽  禹辉映 《理论导刊》2014,(3):71-72,77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问题的积极回应,有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注重借鉴西方国家城镇化的基本经验教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四化两型"同步推进,不断改革和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现阶段,农民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扮演的角色,与党政机关的关系及对农村社会的认同,发生了嬗变,产生了种种消极社会情绪,这些消极社会情绪困扰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农村消极社会情绪具有非理性、制动性、渐发性,“剧场效应”的特点;其社会表征表现为腐朽传统的回魂,黄赌毒蔓延农村社会,民谣俚语流传街头巷尾,农民对抗乡镇党政机关行为增多。消解消极社会情绪关键是要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创新社会整合机制,完善社会表达机制,重构农民利益的生成机制和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我国农村广大地区滋生了若干消极社会情绪,农民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对自己与各级党政机关的互动关系以及对整个社会持某种悲观的看法和态度.这种社会情绪严重地阻滞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先进文化的建设,并且开始诱发农村社会的认同危机,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对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和正确处理,通过宣传教育、依法治农、发展经济、革新制度等措施和对策,调控农村社会情绪,使之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生长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生长的动因既存在于客观的社会环境之内,也存在于主体的内在需求之中。概括起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生长的动因可归结为外部动因、内部动因和主体动因三类。而动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着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政策试点,湖南14个县市区被列为国家首批试点单位,试点涉及600多万农村居民。截至2010年7月底,符合领取养老保险金的111.96万人,共发放养老保险金5.24亿元,  相似文献   
9.
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转型,不仅要求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也要求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思维方式主要与价值、知识、方法、习惯等四个要素紧密相关.与此相应,思维方式的生态化转向也要在四个维度上同时展开:在价值维度上,由“绝对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相对人类中心主义”;在知识维度上,由机械论世界图景转向有机论世界图景;在方法维度...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文化建设理论论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的文化建设理论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政治、经济、文化多元协调和谐发展的科学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必须坚持否定的辩证法 ,清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没落文化的思想包袱和障碍 ;在人们心灵深处构筑起抵御“西化”、“分化”的新长城 ,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提升主体能力 ,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