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8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自古没有向外国派遣常驻使节。派常驻使节这一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是从郭嵩焘开始的。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政府,同历朝统治者一样,把外国视为不开化的蛮夷,不屑一顾,总是安坐在紫禁城,等着别人来朝贡。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再次用大炮迫使它签订了《天津条约》,才不得已允诺外国派公使驻京,并同意派遣驻外公使。《天津条约》签订后,西方国家便陆续派公使驻中国的京师,清帝国的官僚们却把出使看作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情,另外由于缺乏合适的使节,迟迟没有回应。此时的中国已不可避免地要与国际社会发生联系,清政府为此…  相似文献   
2.
魏源是湖南邵阳 (现隆回县 )人,自幼勤奋好学。 1807年, 14岁的魏源参加县学考试,名列榜首,被誉为三神童之一。作为读书人,魏源走的也是学而优则仕的路,但却官运不佳。自 1822年中举之后,魏源又五次入京参加会试,却屡试不中。第五次时,魏源已 41岁,遂绝意科场。或许正是由于科场失意,使魏源才有机缘写出《海国图志》这一不朽之作,喊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千古名言。   从 1814年开始到 1824年,在入京求学以及迭次落第的这段时间,魏源交游十载,结识了大批师友,他们此后在中国政界和思想界都是显赫人物,如我们已经熟悉…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湖南维新志士谭嗣同甘为变法献身,为这场运动谱写了最为悲壮的一曲。谭嗣同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但他并未享受到这种家庭的种种特权和优越性。他父亲作官后,又娶了一个小老婆,特别宠爱。谭嗣同的母亲徐五缘和他本人均受到歧视,处处受压。谭嗣同丝毫得不到家庭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谭嗣同,从小就培育了一种独特的性格。他不仅感受到下层劳动人民的艰辛,培养起优良的思想品德,而且,家庭生活的不幸,封建纲常的压迫,又使他逐渐形成了坚韧倔强的意志,并产生对封建传统的叛逆心理。畸形的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4.
试论清末的宪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改弦更张,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改革。从1901年的“新政”开始,进而发展到1906年的“预备仿行宪政”。可以把后者称为宪政改革。在宪政改革中,清政府选择了日本模式,即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这种选择与清王朝的存亡和清末政局,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剖析其前因后果,内容实质,重新估价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改革,并进而加深对辛亥革命的必然性的认识。 一 内忧外患中的选择 清政府为什么要进行宪政改革,并选择日本模式?不少研究者从各个方面剖析了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动因,如拉拢立宪派、消弭革命等等。本文认  相似文献   
5.
宋教仁是桃源人,于1882年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他从小好学,尤喜爱历史、地理。1903年初,宋教仁考入湖北武昌一普通中学,结识了从日本归国的黄兴,接受了正在蓬勃兴起的革命思想,开始走向革命道路。不久,他回到了湖南,与黄兴等人创立了华兴会,筹划武装反清。革命党人经过浴血奋斗,终于将革命推向高潮。1911年,武昌起义一举成功,正在上海的宋教仁非常兴奋,他与黄兴一同赶到武汉。他发挥自己的特长,致力于政权建设,为刚刚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制订了一部《鄂州约法》。这部约法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和责任内阁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与谭嗣同同为浏阳双杰的唐才常,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做了一件振聋发聩的大事。唐才常从小聪颖好学,1886年参加童子试,县、府、道三试皆为第一。随之,他又先后到岳麓书院、武昌两湖学院求学,1897年被举为拔贡生。唐才常主张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因此喜爱中西历史,并热心西学,尤其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戊戌维新运动兴起,唐才常积极投入。他与谭嗣同等在浏阳筹办算学院社,并致力于兴办实业。随后,又担任《湘学报》主编和《湘报》总撰述,以及时务学堂分教习,并参加筹办南学会和其他各种学会。正当变法运动势头正旺…  相似文献   
7.
李育民  杜进君 《求索》2011,(9):57-60,138
社会与民生问题是越南改革的重点。20多年来,越南共产党和政府在促进社会的发展、保障与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越南改革的成功是由诸方面的原因促成的,但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越南共产党对社会与民生问题所采取的正确决策和遇到困难与障碍时的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8.
19世纪60年代,在曾国藩的主持下,中国开始了留学教育。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统帅,也是洋务运动的奠基人。在与太平天国的厮杀中,他亲眼目睹了西洋落地开花炮的威力,不禁感到惊心动魄,由此产生了一种民族危亡的忧患意识。当英法联军凭借他们的新式武器纵横中原,直捣京师,而“天朝上国”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抵御时,曾国藩更是难以成眠。他自己在日记中写道,“四更成眠,五更复醒”。正是这种民族危机感,促使他首先倡办洋务,拜强敌为师,借法自强。1862年,曾国藩开办了中国第一个军事工场安庆内军械所,开始了“师夷长技”的…  相似文献   
9.
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东京,一个满脸悲愤的中国青年一步一步走向大森海湾岸边,他抬头望了一下湛蓝的天空,毅然纵身跳下大海。这位投海的青年名叫陈天华,是湖南新化人。他蹈海赴死,起因于日本颁布“取缔规则”,该规则禁止中国留学生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风潮一日千里。日本是当时革命党人在海外的活动中心,他们在这里宣传鼓动,策划起义,搅得清政府不得安宁。为了清除这个革命策源地,清政府一再要求日本政府出面禁止。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关于令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这个规程…  相似文献   
10.
宋教仁是桃源人,于1882年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他从小好学,尤喜爱历史、地理。1903年初,宋教仁考入湖北武昌一普通中学,结识了从日本归国的黄兴,接受了正在蓬勃兴起的革命思想,开始走向革命道路。不久,他回到了湖南,与黄兴等人创立了华兴会,筹划武装反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