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9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研究中国哲学范畴 范畴是认识之网上的纽结,是理性思维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淀、升华中的结晶。科学的哲学史研究,应当揭示人类哲学认识的矛盾发展的逻辑进程。这个逻辑进程,集中地体现在哲学范畴的产生、发展和衍变之中。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普遍概念以及各门具体科学概念被精炼成哲学范畴;哲学范畴的内涵由贫乏到丰富、由简单到复杂、由朦胧到清晰、由抽象到具体;哲学范畴之间的依存、转化、联系日益形成明确的系统;这些都标志着人类哲学认识一步步提高和深化的过程。历史上哲学派别的相互对  相似文献   
3.
文化多元、文化间对话与和谐:一种儒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维明 《中外法学》2010,(3):326-341
@@ 文化多元是世所公认的事实,被认为是促进人类繁荣的一个基本因素而受到赞扬,但它也被视为成为世界公民的一种威胁.生态意识让人类明白,人类的生存正处于危险之中,因此,无论富国还是穷国,我们注定要同舟共济.但就找出一个公平的方式来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危险而言,生态意识却分裂了国际社会.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儒学,首先理应可以为人类现在的文明、为哲学思想家提供精神资源。进一步要问,它能否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有创见性的回应?不过,如果只是有创见性的回应,而内部没有进一步发展或转化,力度还是不够的。基于这三个层面的诉求,有几个问题我们必须追问。第一个问题就是何为人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人的生存的意义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如何知";第四个问题是"如何行";第五个问题是"人的希望何在",这是神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认识论的问题:如何知中国现在最强的意识形态,大概就是科学主义。但我在上文提到科学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它本身有一个精神的转向,这个转向不是神秘主义,而是科学理性内部的新发展,是最杰出的一批科学家的一种新转向。这个新发展和新认识使得21世纪的科学或者说是20世纪下半期的科学,与19世纪以来到20世纪中期的科学主义的科学、实证科学有极大的不同。对这个问题,我们也从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崛起需要文化的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本刊就中国崛起中文化的作用问题特意对哈佛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先生进行了专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我现在积极参与儒家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当我们逐渐地重新了解、重新发掘、重新解释、重新体认中国传统文化时,对于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来说,更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理解;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也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世界、发展前景与困境  相似文献   
8.
9.
地方知识与全球视野:21世纪宗教知识分子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维明 《思想战线》2006,32(5):27-36
秉持开放,了解多元,不以自己狭隘的观点强加于人,才能推动文明之间的对话。文明对话的先决条件首先是聆听,最基本的要求是容忍对方;其次是承认对方,承认才可能有尊重,有了尊重才可能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参照,才能把对方当作学习的对象,才能尊重对方。对话的目的是扩大自己的视野,加强自己的反思反省能力,实现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之道--儒释道巅峰论坛"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著名儒学思想家、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进行三家的"巅峰对话".三位人士一致认为,在中国,儒释道三家都蕴涵着深刻、丰富的净化人们精神世界的和谐思想.儒释道三家以中国传统文化的"道"为联系纽带,都欲达致"和"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