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就其奋斗目标而言,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梳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本刊特请复旦大学杨宏雨、杜艳华教授就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几次历史性转换撰文,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相似文献   
2.
不少学者就如何开发、利用传统文化,把它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问题进行了探究。学者们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及路径选择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表现为缺乏微观的、深入的研究。因此,今后的研究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全面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加强微观研究,考虑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观念、特点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结合群体特点,研究如何利用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文化运动将发端于戊戌维新的近代中国女子解放思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当时,众多的报刊都对中国的女子解放问题进行了探讨.《星期评论》是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报刊之一.在其发行的短短一年时间内,它组织了三十多篇有关妇女解放问题的文章,从女子解放的主体是谁,女子解放与男子解放的关系,“女子解放”还是“女子神圣”以及女子解放与教育平等、经济独立、改造家庭组织的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其中有些观点今天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资本主义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资本主义所取得的第一个阶段性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的资本主义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资本主义所取得的第二个阶段性的理论成果。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资本主义认识有重大突破。第一个突破是充分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当今世界。第二个突破是充分尊重生产力标准,重新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又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及其以前的剥削制度的重要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2页),这个运动的目标,就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9卷130页),就是要"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实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怎样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特别是资本主义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成败的重大理论问题。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在认识资本主义过程中经历了艰难曲折的七个阶段,取得了两大理论成果: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实现是一个进步;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回顾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认识资本主义的历程,对我们今天合理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大转折中,既需要打破传统观念,在理论上破除对计划经济的迷信,重新认识社会主义;也需要深化认识,在思想上汇聚高层领导的共识、取得广大民众的认同。在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中,中国共产党采取平缓、渐进、有序的改革方式,减少了改革的阻力和阵痛,顺利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平稳过渡。这种渐进有序的改革方式,既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反映,也是中国共产党治理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星期评论》是五四时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一份重要期刊,曾和《每周评论》一起被时人誉为"舆论界中最亮的两颗明星"。《星期评论》上的署名作者共有52人。这52人,从年龄看,青年占比最大;从籍贯看,浙江籍人士最多;从党派和政治立场看,大多参加过同盟会和国民党。这些作者同时也是五四前后创办的众多新潮期刊的撰稿人,特别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以及《新青年》、《建设》。《星期评论》的作者群决定着《星期评论》的性质、宗旨和办刊方向,造就了《星期评论》的成功与辉煌。  相似文献   
9.
正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在《新青年》发表后,文中倡导的白话文运动,引起社会极大关注,让《新青年》有了全国性影响。熊丰(以下简称"熊"):1917年1月1日,《新青年》杂志第二卷第五号发表了胡适那篇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但是,当时的胡适远在美国,《新青年》杂志销量也不过一千余册,与后来搬到北大以后的《新青年》的影响无法相提并论。在通信如此发达的今天,有时候想给一个杂志投稿还可能会不知门路。那么,一百年前,胡适是如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前,《星期评论》被界定为一份不革命的刊物,90年代之后又被誉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原因在于没有提出合理的评价标准。本文认为,应该用进步而不是革命作为尺度来评价五四时期的刊物。《星期评论》是五四时期的进步期刊,这种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它对马克思主义和劳工运动的关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