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看瓜     
每当看到那又大又圆、又脆又甜的西瓜,就免不了想起30多年前我在瓜园看瓜那段难忘的生活。作为下乡知识青年,能得到看瓜的俏活,那可是老“牛”的事。你想想,白天自由自在,不用上工,日晒不着,雨淋不着,多神气;晚上,往看瓜窝棚里一钻,睡上一小觉,疲劳、烦躁全消,多惬意;热了,在地头铺上一张席子,坐着、躺着、歪着,无拘无束,多潇洒;有蚊虫,那怕啥, 到饲养棚,剪点马尾巴,做个蝇甩子,蚊  相似文献   
2.
隆冬时节,回到阔别近40年的故乡,一阵"哈腰的挂吧,嗨哟!接腰的起吧,嗨哟!往前的走吧,嗨哟!……"响亮、有力、沉稳的号子声,把我带回到那难忘的"木帮"的生活。上个世纪60年代末,我作为知识青年插队到延边地区的敦化市。在城市长大的我,到了山区一切都那样新鲜,山是那样的  相似文献   
3.
30多年前,作为下乡知识青年,我们把遇到下雨天不能干农活,而不得不歇工的日子称做“外国礼拜天”。记得我们集体户所过的第一个“外国礼拜天”是在一场“酒官司”中度过的。熬过了寒冷漫长的冬季,终于迎来了新一年的第一场春雨。早晨我们这些知青和社员们都冒雨在生产队办公室院里,等着生产队长分配活。看着阴暗的天空,不大不小不紧不慢的春雨,淅淅沥  相似文献   
4.
难舍的情结     
记得刚到人大工作时,可以说是踌躇满志。自己的经历不算短,职务不算低,年龄不算小,工作不算累,有时间多看点书,多学点知识,多爬点格子,够自在、够惬意的。谁知好景不长,一阵急促又沉重的敲门声传来。请进。随着我的回应声,一位50多岁的壮汉,风风火火地推门而入。你是管信  相似文献   
5.
游耦园散记     
阳春三月,我们迎着和煦的春风,来到苏州耦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耦园,位于苏州城东,北小新桥巷6号,全园12亩大小,分为东花园和西花园。耦园三面环水,一面临街,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的特色。粉墙即用白灰所刷,毫无装饰,极为普通。高足有两米,围成南北短、东西长,略呈长方形的一座园林。南墙与一道小河相临,从东到西共分三道门。东门为家中仆人进出,中门为尊贵的客人或达官贵人的通道,西门为园中的主人家自用。从门的设置上,折射出封建礼教等级森严的一面。耦园原称涉园,是清雍正年间,保宁知府郡人陆锦致仕后始建,曾由书法家郭凤梁赁居。繁盛时…  相似文献   
6.
山区的冬季,格外的寒冷,又格外的宁静。然而我所在的生产队会议室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老师,薅草的薅字怎么写?”“老师。把蹚她的蹚字教教我们吧!”也许你以为这是在小学生的课堂上,其实不然,这是在生产队文化夜校里。整齐的课桌边坐着男女老少参差不齐的学员,小的有十几岁的“半拉子”劳动力,老的有60多岁的爷爷奶奶。明亮的灯光下, 有的在想,有的在听,有的在记,有的在提问,我就是这个班的“老师”。这一幕虽然已是35年前的事,可好象就发生在昨天,让人难以忘怀。也不知我哪来的人缘,作为“知识青年”刚下乡参加第一次社员大会,就被选为生产队的记工员。别看不是什么“官”, 既无级别,又不脱产,可是责任不小,麻烦事不少。每天200来名劳动力出勤的情  相似文献   
7.
踏着湖石小道,穿越门廊花径,从藏书楼、住宅区向东便步入座落在东花园的“无俗韵轩”。作为东花园的前奏,该轩既是东西两座花园的分界处,又是花园主人接待所到宾客的厅堂。周边樨廊短墙坐槛相围,形成浑然一体的院中院。院中三座石峰小品分外抢眼。据说,能构成小品的石头,应具有“绉、透、漏、瘦”的质地。“绉”是指石头的表面越绉越好,显得古朴苍老。“透”是说石头的孔洞相连贯通,有的直通成孔,有的蜿蜒相连。“漏”是指石头千疮百孔,孔洞越多越好,古人曾谓:“以一炉香置石底,孔孔烟云;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为优品。“瘦”,是说石头…  相似文献   
8.
靰鞡情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我和人参、貂皮没有啥缘分,却和靰鞡草结下了难解的情缘。40年前,我作为知识青年,插队到高寒山区的敦化市江东乡。临行前,爸爸和妈妈反反复复地叮嘱我"敦化那个地方冷得要命,撒泡尿都能冻成冰棍。给你带上厚厚的棉衣、大衣和两双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