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云飞  周晓丽 《前沿》2006,(4):170-174
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在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他们都具有时代特征,且对当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一种理论创新,代表未来公共管理理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政策乃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经由政治过程,所产生的策略。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的,乃民生福利与疾苦之所在,且为政府施政作为之具体表现。”①政府作为公共政策运行中的主体,在现代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其社会管理和行政管理活动始终围绕公共政...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认识,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定语境下,如何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柳云飞 《前沿》2009,(10):144-151
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就业问题日趋成为中国政府所面临的 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对我国就业问题的现状、特点和原因作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分析,希冀对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首次提出了权力制衡理论。他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因此,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否则“公民生命、自由必然要成为牺牲品。”①政府作为最大的社会公共权力中心,同样需要对其进行权力制衡。否则,政府权力的自我扩张的内在冲动必将导致政府权力的泛化和异化。而且,这种权力的泛化和异化是以牺牲社会、公民以及其它合法利益集团的合法利益为代价的,这样,也就必将使社会公民以及其它利益集团的利益的丧失,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心态、情绪变态和扭曲。同时,寻租活动、腐败行为里应外合,社会问题应运而生。政府失去权威、政府官员蜕化、社会处于无序化状态,甚至“国将不国”。因此,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要建立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以适应约束政府公共权力泛化和异化之需要。同时,现代政府公共权力的多元性决定了要建立多元的约束机制。笔者认为,主要包括财政约束、政治约束、法律约束、社会约束、市场约束和金融约束。  相似文献   
6.
合理构建乡村社会未来的治理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语境下,面对乡村社会治理中暴露一系列现实问题(冲突),构建乡村社会未来治理模式的价值取向应彻底摈弃“乡政村治”的制度性缺陷,确立“治理”、“对称”、“制衡”和“统筹”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7.
柳云飞 《前沿》2009,(3):111-118
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就业增长是一个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重要前提,同时,就业增长与劳动力、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教育增长、投资增长、工资增长、贸易增长、人口增长、社会保障体系、就业观念、通货膨胀、法治增长以及创业等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笔者认为,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就业增长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的机构改革柳云飞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性时期。作为行政系统的神经中枢——政府的机构改革不仅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而且是建立现代政府科学管理体系的基础性工程。然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机构改革虽然在某些领域和某些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和一定的...  相似文献   
9.
从“效率”到“服务”——政府管理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的效率至上、新公共行政的社会公平、新公共管理的市场与顾客导向到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服务为本的嬗变。以“服务”为价值取向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必将成为政府管理新概念。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选择,就业能力概念由一个学术概念演变为政府关于就业问题的公共政策框架的一个核心概念;教育制度是影响劳动者就业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教育制度,包括创新国家教育理念、国民教育制度、国民教育目标、劳动者培训制度、创业教育制度是实现社会就业增长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