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秦林芳 《思想战线》2006,32(5):114-119
李广田趋避政治而从思想文化层面介入生活的消极自由主义的思想倾向,在大学文化的浸染和京派同人的影响下,在抗日战争前得到了强化表现。他重建了“新的生活态度”,从消极自由主义者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其思想嬗变的发生,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他对救国之路的思考和探寻,是最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伤逝》是鲁迅先生的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长期以来,人们对这部作品题材的独特性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是对鲁迅此时的总体的思想风貌却缺乏必要的注意。实际上,一个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总是或隐或显地体现于创作之中的。从作家的创作过程来看,特定的故事(题材)是假定的,而作家的思想却是特定的。因此,要较为确切地理解一部作品的思想意蕴,就必须将它纳入作家的思想系统中来加以考察。正如鲁迅所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文,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相似文献   
3.
鲁迅以对固定化历史话语的颠覆性重叙,寄托自我的中间物意识:进化永无止境,个体生命只存在于进化链子中的特定环节,其价值位移无可避免;个体生命只有清醒地认识势必被“夹在中间”的处境并自主选择,重新确立在进化链子中的位置,方能确认自我的新价值所在。中间物意识既具悲观色彩,又含积极意味。  相似文献   
4.
秦林芳 《思想战线》2001,27(6):90-94
李广田在20世纪30年代的乡土散文创作以忆旧视角、乡土题材和人性主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思想倾向.他继承"五四"人的文学"传统,从超越政治、关注人生的独特的文学功利观出发,在对都市文明失望的同时,通过乡间的"画廊",展示出灿烂的人性之光,表现出了弘扬健康人性、以文学的道德力量重塑民族性格的热望.  相似文献   
5.
浅草-沉钟社是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文化背景中进行文化抉择的.与上一代激进反传统的知识分子不同,他们从中西文化调和的理念出发,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兼收并蓄的理性态度.这既与其曾经接受过的传统教育有关,也与因年龄差异而形成的文化心理有关.这一文化态度,使他们在建构其以个性主义价值观和人道主义伦理观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时,能自觉汲取传统文化的有益养分,从而在观念层面上实现自己所提倡的"输贩欧西文化"与"复兴和光大""中土文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