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思想是宋玉思想宝库中的重要思想。宋玉继承了屈原的遗志,坚持进谏不动摇;而在具体做法上,在待人处世时,则选用了儒家的讽谏、恕道和修身等和谐方式。宋玉积极地吸取了诸子百家的文化营养,在作品中蕴含着民本、德政,护才、任贤,重教、化民,恢复法制和人与自然相协调以及怀农、重农等和谐理念与见解。对宋玉及其作品和谐思想的认识和评价,一定要坚持唯物史观,据实而论,公平公正;宋玉为国为民而勤于学习,善于继承,勇于创新,躬行和谐的思想与实践,对于我们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2.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与黄河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古文化的发祥地。数千年来,长江以自己甘美的乳汁浸润着荆楚大地,孕育了无数英才俊杰,陶冶了众多文坛巨匠.而屈原和宋玉就是其中两位杰出代表。正如文学史家陆侃如所说:“谁是中国文学之祖?我毫不迟疑的说:屈原与宋玉。他们不但给予楚民族文学以永久的生命,并且奠定了中国文学的稳固的基础……古代若无屈、宋,则文学史决没有那样灿烂;而楚民族若无屈、宋,则楚文学也决占不到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宋玉在《高唐赋》中曾三次提到过"巫山"这个地名,而"巫山"所在的具体位置至今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对宋玉《高唐赋》所写巫山与现当代专家、学者所辨巫山各方面的比对分析,宋赋巫山当为云梦游猎区北部的大洪山,该山位于今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西南部。湖北省汉川市境内的阳台山(仙女山)山势过低,将其视为宋赋巫山的文献记载尤嫌不足。重庆市巫山县境内的巫山远在云梦之外,其地形地貌根本不适宜车马驰骋、游猎,与相关史实亦难契合,更非宋赋巫山所在。  相似文献   
4.
从1915年到1965年五十年间,毛泽东在其许多著作或讲话中,时常提及宋玉及其作品,多次将宋玉《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推荐给党的高级干部们阅读;巧妙点化宋玉辞赋中的词句,推陈出新;或将其成语典故信手拈来,古为今用;甚至能熟练背诵其经典中的精彩片段,并对宋玉其人及作品给与非常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6.
程本兴 《世纪行》2007,(10):18-22
与屈原并称齐名的中国赋体文学的鼻祖和奠基人宋玉,继承了屈原的遗志并发扬光大,是卓越的文学创新大师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宝库中饱含着和谐思想。在处理上下、左右关系并平衡自身心态心理时。宋玉采取了儒家的讽谏、恕道和修身等和谐方式。宋玉积极地吸取了前代和同时代诸子百家的文化营养,在作品中蕴含着民本、德政,护才、任贤,重教、化民,恢复法制和人与自然相协调以及怀农、重农等以独创的文学方式所表达的和谐理念与见解,从而构成了他那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和谐思想。宋玉为国为民而勤于学习,善于继承,勇于创新,躬行和谐的思想与实践,对于我们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先生在《关于宋玉》一文中把宋玉认定为“没有骨气的文人”,曲解了司马迁论及宋玉的本义、宋玉的作品、民间关于宋玉的故事和传说。从宋玉作品和古今经典的有关论述来看,宋玉是善于“曲谏”、忠君义民、爱国爱民、立身高洁、影响古今的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在楚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地位。  相似文献   
8.
程本兴  张法祥 《世纪行》2011,(12):27-28
目前国内大学使用的几种《中国文学史》教材及其参:考资料,往往都只把《九辩》当成宋玉的唯一代表作加以评介。这是很不妥当的、片面的、与现今相关学术界赞同的改革开放以来宋玉研究的科学成果相悖的。  相似文献   
9.
宋玉是战国末期楚国伟大的辞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历来与屈原并称齐名;他创作的《高唐赋》、《神女赋》等名篇,更是影响古今,享誉中外。赋中所写“巫山云雨”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逐渐演化为中国文学的“云雨”经典意象,仅《常用典故词典》就收录了与“巫山云雨”内容相关的近60种变体措辞。  相似文献   
10.
程本兴 《世纪行》2011,(7):48-48
编辑部: 早在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在我担任宜城市政协常委时,省政协的一个内部理论刊物就发表过杨斌庆同志写过按语的拙文《一定要用心写好提案》;后来,贵刊发表过宜城政协副秘书长周勤达写的关于我履行职责的通讯文章(大约是“一个政咖委员与三任市委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