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表明,浪费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一大社会公害,浪费的行为和浪费的观念阻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延误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必须认识到,浪费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 (一) 浪费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大问题,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浪费现象非但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反而愈演愈烈。 例如,一些花费巨额外汇进口的成套设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长春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发挥了聪明才智,做出重要贡献.但按照"聚精会神抓经济,千万百计快发展"的要求,在局县级领导干部中,还存在着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自身素质不相适应的问题,在干部制度和政府管理体制上也需要改革.推动局县级领导干部"聚精会神抓经济,千方百计快发展",一要改革和完善地方党委和政府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方式;二要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坚决革除影响经济发展的制度性、体制性障碍;三要改革、完善、创新局县级领导干部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观是对社会发展方向、目标、实现途径、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的集中反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提出,是对我国改革和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关于中国社会发展观的不断成熟和完善.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必须坚持一切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战略思维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方法论基础和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的战略思维中,“三个有利于“构成其价值取向;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构成其核心;抓大事,务实效构成其着眼点;把握全局,放眼未来构成其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5.
节约型的生活消费方式是一种合目的、适度、多样性、体现公平、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应该从宏观调控消费品的生产和供给;运用市场价格机制激励和约束;推广节能的科技产品设施;提供社会和精神文化等产品和服务;教育、引导公众确立合理的生活目标及消费行为;反对炫耀性消费等方面采取措施,在全社会提倡、引导和推行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建设节水型城市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长春市发展的战略任务,要在指导思想上高度重视节水;建立单一的水务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全力解决管网渗漏水源流失问题;完善并严格执行节水的法律法规;防治污染,保护水源;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水价,促进节水;确定节水指标,落实责任;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节水意识.  相似文献   
7.
环境道德是规范人对环境的观念和行为,调整人和人之间与环境相关的利益关系的准则,它是主体行为以对环境的作用为中介而关涉到客体的权利、利益,由此形成的一种道德关系。领导的环境道德在道德作用方式、道德实践结果、道德约束力、道德影响力方面与一般主体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培养和提高领导的环境道德,就主体方面而言,要增强五种意识,明确五种关系:一是增强环境危机意识,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增强历史责任意识,正确认识现实和长远的关系;三是增强环境效益意识,正确认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关系;四是增强整体全局意识,正确认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五是增强奉献利他意识,正确认识环保与政绩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在论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时,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项基本要求,这对于现代化建设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重大问题。第一,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是政治、精神文明进步的前提条件,但是,经济发展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政治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如果不同时大力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且将影响社会的和谐进步,使人成为片面发展的经济动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  相似文献   
9.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度计划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从来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有可能实行按劳分配。而市场经济又必然存在着接生产要素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必须同时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用于扩大生产,增加财富;有利于促进国民自主意识的形成和民主意识的增强;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