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化价值观是人们关于文化的利害、善恶、美丑等问题的总看法和总观点,反映文化对人的意义。文化价值观的成型需要建构五种力,即辨别力、选择力、运用力、传播力和创造力。在对康德的“三大批判”进行诠释基础上,认为辨别力、选择力的建构依赖于人的哲学思维方法,运用力、传播力的建构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不以功利性为最终目的,创造力建构的源泉是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
黄海峰  胡慕贤 《前沿》2007,(11):22-24
本文通过对康德关于理性与理念学说中两者含义的分析,及之后对理性与理念界限划分的说明,从而对经验认识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一些有意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文化价值观五种力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慕贤 《前沿》2012,(16):53-54
文化价值观是个人和社会群体对文化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认为文化价值观的建构包括五个方面的力,即批判力、选择力、运用力、传播力和创造力,这五种力之间具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在对文化价值观五种力的诠释与建构的过程中,必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用先进文化武装头脑,不断地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4.
胡慕贤 《前沿》2014,(3):56-57
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批判性地解读黑格尔和克罗齐的精神哲学。前者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绝对精神是事物的本质,世界历史是世界精神的不断发展过程;后者在继承前者绝对精神基础上认为事物本质是人的主观意识,万事万物是不存在的,历史和哲学是同一的而且没有规律,一切历史都是人的偶然主观认识。最后提出我们在现实理论和实践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观点。  相似文献   
5.
实践伦理是西方形而上学发展史中一个无法回避的根本问题,意图厘清它的的逻辑脉络。首先从认识论的视角追溯柏拉图认为知识的最高形式是"善的理念",到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理性中提出的实践伦理的目的和任务是用流行的善和幸福的概念去看待人们的现实生活,再到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中强调人具有道德自由。其次再从本体论视角解读胡塞尔要求人们必须重新回归到"生活世界"才能获得自由,海德格尔指出人们只有通过不断思索人的"在世"和"住所"去揭示出人的存在意义,伽达默尔诠释伦理学应该去关注人的生存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6.
胡慕贤  ;黄海峰 《传承》2014,(5):124-125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柳州市的核心工业园区发展势头都比较迅猛,园区内集聚了大批科技人力资源。通过剖析各市主要工业园区发展及科技人才集聚的原因、作用、发展趋势等,提出今后的发展需要朝着项目支撑、产业带动,做大城市、聚集人气,差异发展、合作共生等方向努力,可为科技人力资源的进一步集聚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化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的,高职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因此必须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高度自信。马克思主义是文化价值观的理论源泉,通过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渗透原理和方法论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必须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理解和把握精髓,特别不能割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的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高职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把理论的内在动力转化为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