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正确认识和理解"阶级"概念是精准理解马克思阶级理论乃至整个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然而,对于马克思的"阶级"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直争论不休,存在着诸多模糊和混乱之处,他们并没有把"阶级是什么"与"什么形成阶级"这两个不同的难题区分开来。实际上,前者求解阶级的本质规定,后者求解阶级的外部影响因素。就前者而言,"阶级"的本质规定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处于特定生产关系中的现实的人;就后者而言,经济、政府、法律、暴力、意识等因素共同形塑"阶级",阶级是一种结构性存在。就方法论而言,阶级的本质规定是由经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元决定的,而现实具体规定是由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元决定的;既不能把不同层次的阶级规定混为一谈,更不能用具体层面的任何一种阶级规定去排斥甚至取代本质抽象层面的阶级规定。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种发展道路的相关认识存在争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需要辩证看待,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发展理论是按照各国启动现代化发展的时序来划分的,而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我国的现代发展与世界性现代发展浪潮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内生主动型"的中国模式的现代化发展理论,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作出贡献,开创了一条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发展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