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虎妈”,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称谓,带着她所传承的中式教育在大洋对岸那片土地上掀起波澜,让那些举着自由民主大旗的人们怅然若失——两个在巨大压力和强权管制下成长的孩子,非但没有变得孤僻怪诞,反而频频在音乐比赛中获奖。难道,这种教育方式并非毫无可取之处?难道是骄纵放任的美式教育出了问题,才让美国人慢慢丢掉了遥遥领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朱莹  朱青  王悦  东方  邢荣 《学习导报》2011,(24):50-51
古今中外,父亲与子女的关系,不仅是血脉相承,更蕴含精神的延续。在当下中国,有一个词却让父爱蒙尘——“拼爹”。求学阶段,“背景”较好的孩子往往享有贫困子弟所没有的优势:进入职场后,有“关系”的孩子面前的道路也更为平坦。  相似文献   
3.
邢荣 《学习与实践》2008,(8):117-123
马克思从“市民社会”这一“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入手,剖析了西方现代性进程: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是现代性确立的重要标志,同时,市民社会又是承载现代商品经济和大工业生产的实践领地,其内部又蕴含着巨大的矛盾,因而必须超越市民社会走向人类社会,即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有鉴于此,中国目前的社会建设首先要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其次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培育公民社会;最后要促进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克服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4.
西方的市民社会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市民社会与野蛮社会的分离,其次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最后是市民社会与经济社会的分离。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观处于第二个阶段,他剖析了现代市民社会的产生和内在矛盾,揭示了市民社会的本质和发展方向。中国的“社会”正处于西方市民社会发展的第二阶段。而其历史背景却处于西方第二和第三阶段交错的现代性背景中。根据历史的经验与中国的现实,中国目前的社会建设首先要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其次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培育公民社会;最后要促进社会与国家的良性互动,克服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