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55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3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青海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第一个五年,是推动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释放金融新动能的重要窗口期。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新变化,主动适应国内宏观调控新形势,牢牢把握"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坚持"一优两高"战略,做好"四个融入",建设"四个青海",为"十四五"期间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相似文献   
2.
3.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商标权与域名权之间的冲突可谓愈演愈烈。从法律给予商标权人更大的保护力度以有效遏制域名抢注等现象发生,到商标权人滥用权利进行反向域名侵夺,背后透露着限制商标权利相关规定的缺失。然而反向域名侵夺亦形态多样,应当分别从不同类型入手,建立有针对性的权利限制规则,以保护合法竞争,维护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国际化在过去一年半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过去两年,人民币贸易结算在中国对外贸易结算中的比例从几乎为零大幅提高到近10%,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存款从600多亿增加到6000多亿,在香港市场发行的人民币固定收益产品的规模也增加到2000亿元左右。但是,人民币进入到这一阶段,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才能保持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势头?有人担  相似文献   
5.
马骏 《国际展望》2011,(3):118-130
作为大战略研究的一个分类,地理政治研究除了担负为制订政纲和决策提供理论框架和抽象信息、培育公众的战略意识与战略思维能力的社会职责,并因此而具有社会反思的意义,它还为我们理解和解释国际关系中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进路,从而反映了国际关系学科的自觉和自省。吴征宇的新作《霸权的逻辑:地理政治与战后美国大战略》(以下简称《霸权的逻辑》)^①正体现了中国国际关系学人对国家和学科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通胀的风险远大于增长减速的风险2011年的经济增长不是一个大问题。而老百姓对物价的满意度已经降为11年来最低。因此,学者马骏认为,2011年的通胀风险和增长过低风险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前者远远大于后者。所以,泛泛而谈的讨论既要防通胀、又要保增长难以准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币FDI政策的放开,将快速推进人民币债券和贷款产品的增长;第三方使用人民币的规模会显著上升;人民币贸易信贷将稳步增长。在以上三个驱动力的作用下,在港人民币资产规模能从2010年底的700亿元左右增长到2012年的7000亿元左右;2012至2015年,其规模会再有几倍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马骏 《学理论》2013,(21):12-13
中国与西方都存在着较长的王权专制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当代政治发展的方向,中国的王权表现出极度的集权,而西方的王权则表现为对王权的制衡,因此造成了目前不同政体间的内在差异。从中国与西方王权的产生和发展原因入手,客观分析这些因素对当代政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专门学术期刊,从2008年创刊起本刊一直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同仁的支持与认可。2014年本刊共刊发了49篇文章:专栏文章22篇、一般论文14篇、理论述评6篇、研究方法文章1篇、书评5篇、博士学位论文摘要1篇。  相似文献   
10.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主要包括“非法获取”与“非法提供”两种情形,应当基于法益保护目的,结合信息网络犯罪的特点审查判断证据,认定犯罪事实。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往往是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的发端,对其从严打击符合网络犯罪前端治理的需求;根据社会一般观念,行为人辩解的获取方式不具有合理性时,应当排除该辩解,把不具有“合法性”的“非法持有”推定为“非法获取”具有实践合理性;当前理论上有对“非法获取”进行扩大解释的观点,应当通过对获取、使用方式等“合法性”“合理性”的认定来制约“非法获取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不当扩张,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