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1篇
法律   156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六、侦查终结与起诉 1954年7月30日,佐藤检事总长宣布侦查终结,同时发表了案件概要。造船案包括关联案件共逮捕71人,被起诉74人  相似文献   
2.
腐败是世界各国无一不有的社会沉苛,是一个难以根除的顽症。当然,不同社会腐败活动的类型、形式及普遍程度有所不同,反腐败的背景和目的也有不同,然而,能否有效地防  相似文献   
3.
诉讼机制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龙宗智(以下简称龙):首先需要明白的诉讼机制的特征,通俗地说,即诉讼是什么。关于这一点,法学家查比罗认为,诉讼是一种"三方组合",即发生冲突的两方要求第三方解决他们争执的活动。从这个角度讲,诉讼的基本结构就是一种"三角结构。"处于对立状态的原告、被告和居于其间、踞于其上的审判官构成诉讼结构的三个基本支点,三者互动而寻求争端的解决。具体而言,这种"三角结构"蕴含着这样几顶基本原则。一是当事人与审判官相分离,审判官不得同时兼为原告人或被告人,也不能卷入案件的利益之中,  相似文献   
4.
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半年初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宗智 《清华法学》2013,7(5):127-142
新刑诉法实施半年,执行状况总体上应予肯定。但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加强权利保障,使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矛盾更为凸出;在非法证据排除、辩护权保障与辩审关系、强制措施应用、证人出庭及书面证言使用、庭前会议程序、行政执法证据应用等问题上,也存在有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诉讼效率有待提高,特别程序的立法精神和规范也需要进一步贯彻。为进一步贯彻刑事诉讼法,改善法律实施状况,需要强化法治思维,采取有效措施;要研究解决法律实施中的难题,改善执法状况;要继续转变执法方式和办案机制;检察机关要加强法律实施监督。还应当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为刑事诉讼法有效实施和良性运作创造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检察官客观义务是检察伦理的核心内容。实践中,检察伦理的缺失不仅会导致冤假错案和个案处理不公,而且会导致司法公信力的缺失,也无法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对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形成很大障碍。检察机关应当秉持客观义务,从客观义务伦理的内在要求和现实状况来建设检察机关伦理道德,并重点关注正义精神、公平意识、公益之心、法治信仰和诚信伦理。同时,还要认真研究检察官伦理建设的有效性问题,即尊重现实人性,固守“底线伦理”;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引导伦理”;重在制度建设,生成“规制伦理”;协调矛盾冲突,确立“至上伦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的检察改革,在中央的方针指引、整体安排、有力领导和各方面的支持及检察机关自身的积极努力之下,突破长期以来聚议纷纷、徘徊不前的局面,取得实质性的重大进展,呈现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扎实有序、成效明显"的良好局面。在司法改革及检察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新的阶段,检察机关应当按照既定部署,以加强法律监督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8.
我国刑事侦查实行“程序性侦查发动配合强制侦查的授权原则”,立案与确定犯罪嫌疑人具有重要程序意义。只有在发现能够证明原判“确有错误”,从而“影响定罪量刑”的新证据时,才能将受无罪宣告者再次确定为嫌疑人。而从现有情况判断,念斌被再度确定为犯罪嫌疑人,缺乏达到法律要求的新证据。因此对其再度立案缺乏法律依据,且损害当事人合法权利,冲击裁判既判力和审判权威。立案机关应当及时纠正,检察机关亦应实施法律监督。由此案反思,应当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立案及确定犯罪嫌疑人程序;完善既判力法则,有条件地确认“禁止双重危险”原则;还应当完善司法监督和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改革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我国现行检察院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值得重视问题。目前有一种意见是确认检察权属行政权的性质,将检察院体制从司法体制中取消。①对检察权的性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检察官的定位,是检察制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曾著文专论检察官定位,在此基础上,本文拟进一步探讨检察权的定性与检察机关的改革问题。一、“司法权说”和“行政权说”警察权是行政权,审判权是司法权,两点均成定说。但就似乎介乎二者之间的一种公权力———检察权的性质,在学说上则有不同主张。一种观点认为检察权系行政权,检察官系行政官,主要有两方面的理由,第一方…  相似文献   
10.
刑事公诉权与条件说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诉权是一种司法请求权,不具有实体判定权能。但公诉机关运用不起诉权时,实际起着“司法”的作用。不诉权的运用有利于实现刑事司法的目的,也利于诉讼经济。公诉权是一项具有专属性的法定职权,由检察机关独占。法院只应享有公诉改变的建议权、要求权而不享有强制性决定权。公诉权的行使必须符合特定的诉讼条件,遵循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以及程序原则。判断公诉机关是否滥用公诉权,不必以法院是否作出有罪裁决为标准,而应当根据公诉权行使的诉讼条件是否具备来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