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雅彬 《政府法制》2011,(29):26-26
北宋时衙门种菜的规模可以说要多大有多大。英宗皇帝甚至为这事儿大发雷霆。本来么,衙门是什么地方?是国家权威的代表,神圣不可侵犯,怎么能自轻自贱地混迹于农田!  相似文献   
2.
唐宪宗是个有为皇帝,为了提振经济,公元817年,39岁的宪宗颁布了<禁私贮现钱敕>,用今天的话说,这就是一个强制消费令.消费令规定,凡是京城之内的公务员,不论品级,家里面的存款,最多不能超过5000贯,超过者必须把多余部分拿出来消费.  相似文献   
3.
孙雅彬 《各界》2013,(3):2-3
公元1061年8月中旬,高考在即,朝廷却颁布紧急通知,将考试日期推迟,且一拖再拖,直至二十余天之后。内中原因何在,我们不妨假定自己是宋朝的一名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将此迷雾拨开。  相似文献   
4.
正永乐年间,江苏无锡有位石匠叫陆祥,石刻手艺精湛,参与了紫禁城建设工程,设计并雕琢了天安门前的华表,主持修建了金水桥。由此步步高升,从普通石匠一路做到了工部侍郎。如果只有老陆一人发达,倒也不能说明什么,难得的是青云之上的工匠还有很多。据《五杂俎》记载,明中期有一位木工蒯义,也参与了紫禁城建设,和陆祥一样,最终迈上了工部左侍郎的岗位。《弇山堂别集》记载,成化年间的木工蒯刚,仰仗木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破坏严重的大地震。古人虽然科学知识不及今日发达,也没有专业的救援队伍和救援工具,但面对天灾,历朝历代政府和民间力量依然有救灾赈灾的措施。今天,让我们以康熙年间的一次抗震救灾为例,看看我们的先人是如何齐心合力,与灾害搏斗,重建家园的。  相似文献   
6.
孙雅彬 《各界》2013,(1):3-3
北宋初年,宰相赵普曾派人到秦陇地区抢购木材。虽然该地区林木密集,巨树繁茂,是出产木材的好地方,但按照当时的木材管理政策,严禁私自买卖,无论官民违者一律重罚。那些年,为了木材丢掉脑袋的例子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7.
<正>听到过这么一句话,你浪费的粮食都会堵在你去往天堂的路上。联系一下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可以断言,堵在天堂路上的不会只是粮食,肯定还有一堆一堆的食品添加剂。而且,不无悲观地说,纵观古今,不论是披长袍的,梳辫子的,还是穿西装打领带的,在通向天堂的路上都会遭遇添加剂。非要乐观一点的话,那么只能说古人的天堂之路好走一些,大步跨过去就是,我们恐怕就要连攀带爬了。  相似文献   
8.
为了振兴经济,公元817年,39岁的唐究宗颁布了《禁私贮见钱敕》,用今天的话说,这就是一个强制消费令。消费令规定,凡是京城之内的公务员,不论品级,家里面的存款最多不能超过5000贯,超过者必须把多余部分拿出来消费。这一政策同时蔓延到做买卖的商人、寺庙乃至普通老百姓。总而言之,只要你腰缠万贯,就至少得取出一半儿来消费。  相似文献   
9.
如果您偶尔穿越到北宋后期的衙门办事几,会发现不少政府机关坐落在一片绿色之中。走进去看看,墙角屋后,阶旁门边,也都绿油油。乍一看,宋代官老爷的意识还真超前,绿化搞得有声有色,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0.
官员日记     
孙雅彬 《政府法制》2013,(11):38-38
明朝有个大臣姓周名忱,宣德年间曾巡抚江南,工作期间特别喜欢记日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