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新中国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蓬勃发展,鲜明地展示出与时俱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有力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诠释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遵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体现出来的强大的理论自信和充分的理论自觉将指引中国人民继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理想国》研究,无论从本体论角度关注"理念论",还是从政治哲学视角探讨"哲学与政治的张力",都遗忘了一个事实:柏拉图学园长达几百年研究数学的传统和柏拉图对现实政治的热忱关怀。那么《理想国》中"数学与政制"的奇特结合如何解读?本文试图审视"数学"在柏拉图理想城邦政制建构中的作用并提出具体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人们习惯于以19世纪为时间界限把哲学划分为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但是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相互区别的理论判据是什么?它们各自的思维方式、研究纲领、理论框架是什么?它们各自的逻辑起点、理论重心和思想结构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统哲学还是现代哲学?如果是现代哲学,那么它与其他现代派哲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指人类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劳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认识能力与操作能力的统一,它是人类把握对象世界的符号系统(科学)及以此为原理的操作程序和物化形态的工具(技术)。“劳动主体”是指具有认知和操作能力的劳动者,它既泛指一切劳动者,也特指能够自主其劳动的人。在这个意义上,劳动主体以科学技术为本体,也就是以认知和操作劳动的能力为本体。本文专门探讨科学技术在劳动主体的生成、劳动、本质、判据、价值、异化、自由等范畴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国家创新体系看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机制,对解决发展理论提出了新的思路.本文在对传统发展观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建立健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机制,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只有国家创新体系才能比较全面地解决经济发展与人的能力的提高问题、短期经济利益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认识本质问题的讨论,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这场讨论,很有必要对如下一些问题加以区别:认识与认识论(把认识本身和关于认识的理论分开),认识的几种存在形式(把现实存在的认识同作为对象存在的认识和被理论化了的认识区别开来),认识的系统和状态(把认识系统的发生、形成、发展和评价区别开来)。作为一种高级的运动形式,人类认识是客观的、一元的,  相似文献   
7.
杨松  安维复 《思想战线》2007,33(2):24-35
当代资本主义因建立健全了国家创新体系而获得生产力的超速发展,但是它的生产关系依然停留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结构上,从而使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转化为知识的公有性与知识创新的私人占有之间的对立统一,因此数字资本主义依然是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哲学有一个古老的信念:哲学是(应该是)完备的,哲学家们或者确信自己的哲学是完备的,或者相信有可能存在一种完备性哲学。这是以往的哲学家们进行哲学思考的先决条件,也是以往的哲学家(包括相当一部分现代哲学家)们不断地建构哲学和解构哲学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10.
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评估制度建设在本质上是一种负载文化的政治行为。上海政府重建决策咨询评估体制时,必须融会贯通世界、中国和上海三个层次的文化理念:宽容"他者"的时代精神;构建"和谐"的中国特色;追求"超越"的上海精神;应该从传统的决策惯性中解放出来,包容他者,超越自我;构建有上海文化品位或个性的决策咨询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