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巴西劳工党党纪制度的特色与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腐败是人类发展的痼疾,探寻根治腐败之路迫在眉睫。巴西劳工党凭借制定的两阶段代表会议、核心小组、派别活动规范以及"多数联盟"等党纪制度形成了优于国内其他政党的鲜明特色。它们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党内民主,还极大地提升了政党形象,更是获得民众坚定拥护的重要因素。劳工党严明党纪的实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是要注重发展党内民主,形成党内安定团结秩序;二是全面加强道德廉政建设,完善党内民主监督机制,通过制度的不断创新与严格执行来打造一个"不敢腐、不易腐、不能腐"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公共治理:背景、理念及其理论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治理理论是当前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之一。20世纪末,该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政治发展和行政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领域。梳理公共治理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公共治理的基本理念,我们不得不思考,治理理论只是西方语境下产生的价值理念,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路径?在引介西方理论和观照中国现实中,政府治理变革应有怎样的思维逻辑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有关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状况,专注于特定时点或短时段的静态分析往往导致不同学者之间的看法分歧,而对其发展演变脉络的跨时段动态分析,则将我们引向一个更可能达成共识的结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处于持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回首过去,70年间出现了三波主要的政治参与浪潮。新中国成立后,动员型政治参与的高涨使普通公民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涉入政治生活;改革开放后,自主性政治参与涌现,公民政治参与面临参与动机、方式及参与者与政府关系等多重转型;世纪之交以来,政府主导型政治参与兴起,公民与政府、社会与国家之间呈现更加良性的互动。三波政治参与浪潮的顺序发生,彰显了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从无到有、从形式到实质、从浅表到深入的发展历程。国家社会关系的变迁构成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深层逻辑,而执政党对建设社会主义事业、革新社会治理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探索则是决定国家社会关系格局并进而推动公民政治参与发展的直接动力。展望未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必将继续向纵深发展,而其未来发展步伐无疑仍将取决于执政党的努力作为。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状况透视和反腐败战略思路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腐败状况的透视,并借助国际透明组织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能够更清晰地认识我国执政党从单纯依靠思想教育和严厉惩治,到寻求从源头上有效遏止和治理腐败的战略思路变迁历程,并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5.
选举制度与政党体制的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来说,西方学界对选举制度的研究主要存在着两种取向:一种是把选举制度作为因变量,研究其他因素如何影响、改变或塑造选举制度;另一种是把选举制度作为自变量,研究选举制度本身如何影响其他政治因素,即研究选举制度的政治影响.在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框架中,选举制度与政党体制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在第二种研究取向上,对选举制度如何影响政党体制的关注,就成为西方学界选举制度研究的一个重要面向.本文将对西方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评析.  相似文献   
6.
自19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政党转型及其适应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与研究.从理论上说,无论何种类型的政党,其组织形态的变迁是必然的.政党变迁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政党对环境的适应性,即政党组织的弹性或灵活性.政党适应性的强弱,从某种意义上是衡量一个政党能否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政党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政党组织的结构性变化和功能性调整两个方面.对环境变化的应对是政党组织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党理念变革的基本要求.在政党变革或政党适应性问题上,许多从事政党理论问题研究的学者作了比较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1月3—4日,由江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治理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此次研讨会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聚焦国家治理与中国道路,为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之路提供学术参考和智力支持。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道路与全球化视域下的国家治理,传统与现代背景下的国家治理,依法治国视域下的城市社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也出现了一个日益引起人们广为注意的问题:即曾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现象比较盛行,现在则出现了贫富差距正逐步拉大的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市场体系不完善特别是要素市场不健全的影响,也有税负不公、法制不完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及个人素质差异等因素的作用。然而,权力介入市场引发的分配不公问题正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扭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态,加深富民之间的裂痕,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败坏社会风气,引发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确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概念并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后,愈来愈多的国内学者加入协商民主这一研究行列,重点围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理论构建和实践应用这一核心问题开展研究。本文通过从研究总体概况、研究基本主题、研究主要视角三个层面回顾和透视十八大以来国内协商民主研究的现状和实践,总结概述国内学界关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研究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存在不足和发展新趋向,从而清晰地勾勒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研究发展的景观图。  相似文献   
10.
经验表明,信访生成的基础动因是国家性变迁与民众自主性增强相互作用。我们可以对信访的生成进行不同类型的区分,即谋利型与维权型信访。谋利型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利益维护型和福利追求型,维权型分为尊严维护型和权利追求型。由于不同类型的信访,其诉求是不一样的,因而治理的难度也存有差异。研究还发现,四种类型的信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谋利型的信访治理相对容易,而维权型的信访则相对困难。为此,对信访的治理既需要进行信访的制度化吸纳,又要防止谋利型向维权型的信访转化,避免增加治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