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法律   36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郑贤君 《中外法学》1997,(1):99-103
<正> 为避免司法真空,确保香港社会生活在各个方面的平稳过渡,根据《基本法》的有关规定,香港立法局在1995年7月26日通过了政府提出的《终审庭条例草案》。草案全面规定了终审庭的组成及其运作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终审法院成立的日期。1997年7月1日设立终审庭,该法院作为香港法院架构中一有机的组成部分,开始运作;②法官的构成比例,终审法院由五名法官组成,首席大法官、3名常设大法官及1名被邀请的非常设香港法官或其它普通法地区适用的法官。香港法官和海外法官的比例为4:1;③终审庭司法管辖权的界定,终审庭除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无权审理,其它上诉案件均有司法管辖权,在审案期间遇到涉及国家行为的事实问题,须取得行政长官就该问题交出的证明文件,这文件对法院具有约束力;④明确规定英国枢密院与终审庭的过渡交接。任何在1997年6月30日以前已向枢密院提  相似文献   
2.
近日来 ,关于某校学生刘海洋用火碱与硫酸伤害北京动物园的 5只熊的事件 ,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在严厉指责刘某的恶行 ,主张应给予其严惩之余 ,也为刘某本人即将继续深造之际 ,突发此事感到惋惜。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法学会召集了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专家 ,以及动物保护工作者、律师、学生代表等 1 0余人对此事件进行了座谈。以下是部分与会人员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3.
在公法之内看公法--兼议中国公法学的方法论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法的繁荣需要在学术意义上实现方法论的转向,由原来不同程度上依附于其他学科方法的境况中摆脱出来,实现具备学科自主性的自足的学科体系,解决我国公法发展进程中形式主义方法论缺席为学术研究和法规范司法实施中的困境.开放的分析实证的公法方法论将纯粹分析性的公法规范解释与司法实施解决纠纷的规范解释结合在一起,可解决纯粹分析方法的科学性所回避的价值判断,有助于在个案纠纷的解决过程中从事实中提炼和发现价值,为公法纠纷提供规范依据,协助并激励公法的创新、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4.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遮蔽了宪法全貌,以西方自由主义理论阐释中国宪法传统,将违宪审查作为宪法实施的唯一途径,成为三十年来我国学界的主流声音。国内学界心目中的宪法蓝图是防御宪法,它以人性的幽暗意识为前提,依赖怀疑和对抗,将法律视为一种邪恶力量。防御宪法阻碍了中国宪法回应现实的伦理力量,既不符合人民民主的宪法传统,亦未关注共和,更未对民主集中制表达适当的尊敬。这一用自由主义的药方疗救社会主义中国宪法实施的努力,注定南橘北枳,水土不服。坚持我国宪法传统和基本政治原则,完善社会主义中国宪法实施机制,需要立足本土,在探索的基础上不断再问题化。我国不能唯西方马首是瞻,在自由主义夸大立法机关敌意的基础上与违宪审查续缘,而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相信立法者和其他机构一样,热爱国家,拥有善意与政治忠诚,维护宪法尊严,保护人民权利。  相似文献   
5.
宪法概念是法律事实而非社会事实,是制度事实而非自然事实,是规范事实而非生活事实,具体表现为宪法所规范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既可存在于形式宪法中,也可存在于实质宪法中,其中宪法文本是宪法概念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如果以社会学或者哲学方法进行研究,宪法文本并非不可以批判,但法学方法的宪法学是对宪法概念进行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并体系化。欲证立中国宪法概念,须以普遍性宪法价值为前提,以中国宪法文本为基础,厘定其法律含义,梳理其传承和变化过程,确立这些宪法概念的当代含义,按照我国宪法理论和法律逻辑使之体系化。这意味着对宪法概念的研究必须回到宪法文本,体系化的宪法学可称为宪法释义学。  相似文献   
6.
社会权利的司法救济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传统人权观念认为社会权利不属于普遍性的个人权利,在救济方式上不赋予该权利体系以司法适用性。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作为整体的人的各种权利具有相互关联性,自由权与社会权不是孤立的两类存在,无法脱离其中的一类权利来抽象地保护另一类权利,于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可能的范围内发展了社会权利的司法救济,包括集体申诉制度、对公民和政治权利的社会性解释、通过肯定性救济手段给予社会权利以事实上的司法保护与公益诉讼等形式。通过这些方式,社会权利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7.
宪法与精神文明建设郑贤君一、宪法在不同层次面上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律依据。首先,宪法在序言中规定:“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指出了我国进...  相似文献   
8.
基本权利的宪法构成及其实证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宪法中的基本权利是特定价值观和信仰的宪法化 ,受制于社会现实发展。这些基本权利可以分为三类 ,即自我保存和肯定意义上的古典自然权利、自我表现意义上的公民政治权利及自我实现和发展意义上的社会经济权利。这样划分有利于理解宪法基本权利的不同属性及其思想与现实基础 ,理解其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以设置不同方式促进其实证化。  相似文献   
9.
基本义务在性质上属于基本权利干预(侵害)。鉴于基本义务的前国家属性,各国对基本义务是否适用法律保留,及是否承认具有宪法界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目前,基本义务须受法律保留原则及宪法约束已成为通说,具体表现为义务法定,适用比例原则予以审查。惟基本义务具有宪法位阶,其自由主义内核又使其与基本权利干预(侵害)适用的法律形式保留具有差异,而是适用强化法律保留。强化法律保留的实质是在明确立法权受宪法限制的前提下,由唯一具有民主正当性的立法机关保留义务法律的制定权,义务设定须以法律形式作出,禁止授权行政机关为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