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对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对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思考集中于以下几点:“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这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首要前提;“以经济建设中的实际成绩来检查一切”,始终把经济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要高度重视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这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积极推行和平外交政策,这是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历史周期率"是抗战时期民主人士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交谈时提出的重要命题,它揭示了一个常见的历史现象:社会个体、团体或国家在艰苦的环境中往往能够励精图治、奋发向上,而在环境好转时却容易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直至衰亡。《共产党宣言》蕴含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深刻思考。革命导师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资产阶级从执政前"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到执政后"不能统治下去了"的惊天巨变,"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了自己",表明资产阶级受到"历史周期率"的支配。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获得统治地位之后的资产阶级由"革命阶级"变成"保守阶级","使整个社会服从于它们发财致富的条件",丧失历史进步性。更可贵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初步构想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途径,提出了"两个决裂"的思想,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中国古代文史,并形成了一种读书治国、治军的理念。毛泽东在诠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军事建设的过程中,点评和使用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文学与史学。他在遨游于中国古代文史时,不仅探索到了夺取革命胜利的妙道真经,而且借鉴了古代文史中经验教训的合理内核为社会主义军事建设提供了有益指导,更是承继了古代文史中的军事建设辩证法思想,为理顺治军大业提供了理论支撑。探讨中国古代文史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话语体系构建有助于学好历史,用好历史,构建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廉政建设思想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意蕴。习近平对待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继承和深化了党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凭借深厚的传统文化造诣,习近平时常结合古代历史和文化典籍深入浅出地阐述廉政建设的重要地位和具体措施,构建了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廉政话语,极大增强了廉政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吴日明  刘立灿 《求实》2002,(3):12-14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不受监督的权力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腐蚀剂 ,邓小平一贯强调必须加强对执政党的监督 ,并对这一理论问题有着精辟的论述 ,同时鲜明地凸现他的民主监督思想的三个特征 :人民性、全面性和条件性。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民主监督思想十分丰富而深刻,他一贯强调必须加强对执政党的监督,并从民主监督基石论、方法论、保障论三个方面构建了他的社会主义民主监督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列宁对灌输理论进行了系统而丰富的阐述.为了提高理论的灌输效果,他对灌输的目的、灌输的主体、灌输的客体和灌输的方法分别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在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深入研究多党合作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将有助于充分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叙述方法取决于对象本身的性质。凭借深厚的文学造诣,在理论著作创作过程中,经典作家时常引入优美的诗文、运用文学典故和文学修辞来阐释抽象的理论,著作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美感。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叙述方法的理论和实践,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