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哲学史不仅仅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史,也是思维方式的发展史。而且,正是由于哲学家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才形成了历史上各不相同的哲学体系。然而,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哲学家的思维方式为线索探讨哲学历史的发展,一向少有人问津。老子作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就老子哲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初步的探究,以期对中国古典哲学历史发展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左传》、《国语》是我国历史上两部重要的古史书,二者互有异同、互相表里而又互有补充,都是记载春秋之史实,与孔子《春秋》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阐述孔子微言大义的价值导向也大致相同。两部书中所蕴含的朴素的民本主义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开始于16至17世纪之间,即从明朝嘉靖(1522——1566)到万历(1573——1619)年间,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刚刚开始萌芽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人们已经对延续千年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不满意了,他们“从狭小的天地中出来,开始探望了自然经济以外的世界”。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把这一时代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的本质或曰人性,学界有二看法:一是把人的本质视为纯粹的主体性心理结构,即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高尔太:《关于人的本质》,《甘肃师大学报》1981年第3期);再是把人仅仅归结为“社会关系的总和”(通行的教科书上多取此说)。这都是马克思所不能同意并批评过的偏狭倾向,因为前者沦入了唯心主义的窠臼,后者则重蹈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覆辙。我们认为,马克思的人性观是揭示理想的人和现实的人,从而揭示人从现存状况向理想状况发展演变的逻辑过程的学说,而且,通过对马克思人性观的透视,我们可以窥见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完整缩影。  相似文献   
5.
"花郎道"是新罗时期产生的官府和民间相结合的政教组织,是一种培养人的修炼团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精神内核;新罗政府用以忠孝、明杰、武勇、正直等思想为底蕴的"花郎道"精神来培养青少年,不仅提高了国民素质,也促进了当时朝鲜半岛的统一;"花郎道"把新罗古文化传统与从中国传入的儒学、道教、佛教融洽为一体,为新罗青年的学习、成长和修养提供了道德理想,在朝鲜文化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和《平准书》两篇文章之中阐述的经济思想,是对汉代以前经济思想领域的一次大总结,对前人的经济思想尤其是孔子的经济思想进行了精审的扬弃,具有着非常强的前瞻性,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是在今天的社会里,对我们的经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早期启蒙思想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的启蒙思想开始于16、17世纪之间,即从明朝嘉靖(1522——1566)到万历(1573—1619)年间,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资本主义刚刚开始萌芽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把这一时代叫作“天崩地解”(黄宗羲语)的时代。在这样的历史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的思想家、他们祛蔽发蒙,以六经之理开启生面,从而在封建社会内部树起了早期思想启蒙的大旗。首先,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借助于程朱理学的“存天…  相似文献   
8.
遵循当代大学生心理、行为发展规律,立足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发展变化的分析,解答大学生在政治信仰层面上的现实疑虑和困惑,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理论支点。提出加强政治信仰教育的新理念,开拓加强政治信仰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为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政治信仰迷茫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及其弟子多次提到“君子”、“小人”的字眼。在不同的时代,“君子”、“小人”有着不同的含义。孔子又对学生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到底何为“君子”、“小人”,何为“君子儒”、“小人儒”。关于这两个问题,几千年来无数学者一直争论不休、看法不一,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这里也尽力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君子”与“小人”、“君子儒”与“小人儒”、“义”与“利”稍作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一、审视主体性的唯一坐标是主客体关系,而不是主客观(意识与物质)关系主体性是在主客体关系中的主体性,因而,它只有被放到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成立。我们知道,主客体关系属于认识论的范围,而主客观(意识与物质)关系则属于本体论的范围,两者界限分明,不能混淆。近年来却流行着两种颇为“时髦”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把两者绝对对立起来,以主客体关系拒斥主客观(意识与物质)关系,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主客观(意识与物质)关系,存在的只是主客体关系;另一种说法,虽然有条件地承认主客观关系,但却把这种关系归结为主客体关系,实质上是把这两种关系相等同。由此出发,就导出了对物质本体的否定,导出了对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否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