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检察机关开展贪污贿赂犯罪预防工作的定位 检察机关加强贪污贿赂犯罪预防工作已形成共识,并且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在预防工作方面也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预防实践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预防工作的法律依据问题;预防措施的法律效力问题;预防范围无限扩大问题;重打击,轻预防问题;缺乏整体预防观念问题等等。分析上述问题,造成其产生的原因很多,其根本问题是在理论上没有给检察机关开展贪污贿赂犯罪预防工作作出准确的定位。 从广义上讲,贪污贿赂犯罪预防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一定社会历史时期贪污贿赂…  相似文献   
2.
诉讼事件非讼化是指法院在诉讼程序中处理争讼事件时采用职权探知主义、书面主义、不公开主义、简易主义等非讼法理,以达到裁判简速、合目的和展望性之宗旨所为之活动.程序法理的交错适用为诉讼事件非讼化提供了可能.非讼化并非完全抛弃程序保障的要求,它是在尊重当事人宪法上的程序基本权的界限内进行.但应当承认,因民事事件类型的差异,在具体个案中非讼化的标准也必然是富有弹性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扩大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赋予了厂务公开以新的内涵。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激发职工积极性,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提高认识,为深化厂务公开打下基础。在厂务公开实践过程中,不少单位程度不同地存有一些消极因素,其表现为:一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二是只公开有关内容,不接受群众质询;三是重结果公布,轻过程公开;四是考核监督乏力。因此,必须举一反三,深入发动,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4.
调解主持人员的双重身份、法院的职权主义都不是我国法院调解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强制性是法院调解运作的基础。我国法院改革应以扩大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为导向,设立庭前调解制度,实现诉讼中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的二元机制,在诉讼外另设法院附设调解程序,建立法院内调解程序的二元机制。  相似文献   
5.
孙永军 《行政与法》2014,(10):102-107
诉讼事件的对立性、裁量性、公益性、迅速性、展望性等均可作为诉讼程序中适用非讼法理所考虑的标准.非讼法理在诉讼程序中适用的个别化、具体适用标准的流动化,实际上就承认了民事诉讼中程序保障的个别化和多样化.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保障就是非讼法理在诉讼程序中适用的限度.  相似文献   
6.
协同主义的理论来自于德国,协同主义的支持者主张,诉讼中法官和当事人应当协同发现案件事实,适用法律.同时他们认为协同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的诉讼模式,是对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的超越,我国的民事诉讼应采用这种模式.这些主张者误读了西方的民事司法改革,这种理想化的理论不仅缺乏说服力,也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未来我国的民事诉讼不是走向协同主义,而是在坚持和深化辩论主义的前提下通过具体的制度完善,提升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8.
玛格丽特·阿切尔是当今国际社会学界最为重要的理论家之一,本文介绍了她的文化能动性理论.她认为文化系统和文化互动两个层面在分析上是可以独立的,要解释社会文化变迁,必须把文化系统和文化互动两个层面结合起来,缺一不可.阿切尔的文化理论逻辑缜密,在社会学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2005—2009年,巢湖市人民调解组织处理农村民间纠纷的总量有明显的下降,但人民调解在农村解决纠纷的功能没有降低。人民调解解决农村纠纷的成功率与履行率都在90%以上。群众对人民调解组织的信任度也比较高,巢湖市人民调解解决农村纠纷的功能日渐增强。尽管如此,当前人民调解工作中存在的经费问题、独立性问题、调解员的中立性问题、工作领域过宽等问题还制约着人民调解功能的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10.
两法官自恃手握独立审判权,而蔑视法律,肆意敛财,几乎到了“穷凶极恶”的程度。湖南省衡南县法院副院长王远鹏、民二庭庭长谭静联手放出100万元、利息7分的“高利贷”。在不能如期收回的情况下,假借他人之手起诉到县法院,自己完成审判过程,然后又违规执行,上演了一出利用审判权力寻租的闹剧。两法官上下其手,将法律玩弄于股掌之上,不能不说是对独立审判权的无耻亵渎。(6月20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