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冯元  彭华民 《前沿》2012,(9):103-106
近十年来,随着流浪儿童问题凸显,治理流浪儿童问题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已在社会各界形成广泛共识,随着对流浪儿童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党和政府也在不断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总体而言,这项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不少困境。本文从社会工作伦理视角对当前流浪儿童救助困境加以探讨,分析其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志愿服务的社会工作督导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社工督导志愿服务的服务学习模式,分析了志愿服务团队建立的案例,提出了建立志愿服务督导制度的必要性.但如何建立社会工作对志愿服务的督导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和解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各类儿童问题不断进入公众视野和国家政策议题,构建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整体性的儿童福利改革实践和福利理念传导,为流浪儿童福利发展提供了方向和路径。在梳理近30年流浪儿童救助实践和近10年流浪儿童政策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流浪儿童政策的目标定位由维护社会稳定的国家为本转向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儿童为本的特征,并进一步提出构建需要为本的流浪儿童福利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4.
抗逆力是指个体在困境中积极克服困难的能力。实证研究发现,流动儿童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并广泛分布于家庭、社区和学校;保护因素较少且集中于家庭,而社区和学校的保护作用相对较弱。虽然低收入社区流动儿童在风险中也具备一定程度的抗逆力,但是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半数以上的流动儿童具有较低水平的抗逆力,表现出低水平的归属感和自我生活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家庭一学校一社区”三位一体的低收入社区流动儿童整合保护机制。并重点构建“学校为本”的低收入社区流动儿童抗逆力实务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5.
流浪儿童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中的特殊弱势群体,不仅得到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支持,而且逐渐成为社会工作实务中最重要的一类服务对象。将社会工作引入流浪儿童救助领域,对推进流浪儿童救助事业科学发展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本文以N市救助管理站为例,在总结该站的社会工作应用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社会工作融入救助保护工作中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就推进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领域应用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服务学习: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教育整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是一种新型的将志愿服务整合到大学教育中的模式.南开大学在中国内地首次将服务学习建立为无专业无年级限制的大学公共选修课.对选修服务学习课程同学的前测和后测调查显示:大学生到社区中服务儿童的实践建立了大学生(儿童成长辅导与陪伴者)与儿童(服务接受者)共同成长的服务学习模式;服务学习对推动青年志愿服务运动具有积极意义;对大学生成长和社区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