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0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刑法条文中“等”字意义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问题及其意义1997年刑法中共有29个含“等”字的条文,计35个“等”字。这些“等”字都用于列举之后,例如第56条“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如果“等”字的这种用法只有一种含义...  相似文献   
2.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对我国的法制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修订后的刑法既立足于我国国情,又充分考虑当代世界刑事立法的发展趋势,较好地体现了刑  相似文献   
3.
量刑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量刑方法是公正量刑的前提。量刑方法可从两个方面来研究。一是宏面层面的量刑方法,主要解决量刑的方向、原则和思路问题;二是微观  相似文献   
4.
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纳入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是推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民主化、法治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与英国等国家相比,在对象方面、排除阶段方面和目标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色。随着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发展,对我国司法制度和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侦查取证法治化水平得到提高;刑事诉讼各项职能得到优化;诉讼程序改革不断推进;冤假错案防范机制得到强化。与此同时,在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还面临着非法取证难以遏制,非法证据范围不明,审前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不完善,法院审理不规范,公正观念未全面树立等问题,需要在法制发展的轨道中不断完善和解决。  相似文献   
5.
完善刑事立法强化公民的正当防卫权沈德咏戴长林我国现行刑法对公民的正当防卫权规定得比较原则和严格,导致理论和实践中对这类问题争议较大,有些正当防卫行为得不到司法肯定。为了完善这方面的立法,鼓励公民自觉地运用正当防卫武器来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6.
关于行贿罪的若干问题探讨戴长林,宁诗敏当前,行贿、受贿犯罪非常猖撅,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由于我国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没有对行贿罪作出较为具体明确的规定,较之贪污、受贿等犯罪,缺乏可操作性,难于执行,因而不利于对这类犯罪的打击。司法实践中,对行贿犯罪加以...  相似文献   
7.
新刑事诉讼法在证据种类中增加规定了电子数据和辨认、侦查实验笔录,将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合并为一类证据,将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合并为一类证据,比较妥善地解决了上述证据材料的归类和证据地位问题。在证据资格上,规定了行政执法过程获取的证据材料、技术侦查获取的证据材料、强制采集的样本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新刑事诉讼法吸纳了"两个证据规定"中的诸多重要内容,对证据制度进行了系统性的修改和完善。"两个证据规定"作为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多年来司法审判经验的总结,应当继续严格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8.
关于行贿罪若干问题探讨戴长林,宁诗敏一、行贿罪的分类本文尝试根据中外各种贿赂罪的理论和立法例案概括划分出各种类型的行贿罪,希望能通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将行贿罪进行分类,来帮助我们加深对行贿罪的认识深度,从不同侧面把握行贿罪的特征、性质和社会危...  相似文献   
9.
刑事证据理论在投毒杀人案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投毒杀人案件因犯罪分子行为隐蔽,证据不易提取,证据问题一直困扰着侦查、起诉、审判等各项诉讼活动。近年来此类案件呈上升趋势,本文试图以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投毒杀人案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前投毒杀人案件的现状,说明案件的证据问题是公正处理此类案件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通过对投毒杀人案件证据的归纳、分析,研究此类案件证据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探讨此类案件定罪的完备证据体系和审查、运用证据的一般证据法。  相似文献   
10.
量刑规范化改革是重要的司法改革项目,是刑事审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部署,从2009年6月1日起,在全国法院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对《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量刑指导意见》)和《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试行)》两个文件进行试点。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量刑指导意见》有关内容,本文结合在起草《量刑指导意见》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读者一起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