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邓小平意识形态外交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发展任务紧迫国际环境却相对复杂,必须长期对意识形态安全保持警惕等现实,导致了邓小平外交坚决捍卫意识形态安全,但手段是防御的,目的是合作与发展的,视野也是开放自信的,并智慧地融入了理想主义内涵。这一外交思想在复杂条件下,在不与世隔绝前提下,维护了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同时,也推动中国融入了国际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良好外部环境,也展现了大国的开放和自信,兼顾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值得当代中国外交借鉴。  相似文献   
2.
苏格兰独立公投并非如西方所说仅给我们带来经验,更有问题,甚至还有隐藏在其后的荒谬的西方民主化逻辑。但其经验教训却足以给我们观察香港占中运动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3.
在2008年3月9日刚刚结束的马来西亚新一届国会选举中,执政联盟国民阵线(简称国阵)第一次失去了国会三分之二以上的议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反对党人认为马来西亚“投谁都一样”的政治时代已经结束,马来西亚的国内政治和民主化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但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马来西亚政坛巴达维、安瓦尔、马哈蒂尔三人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异常激烈,既相互倾轧,又暗通款曲,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李优坤  徐承英 《前沿》2011,(23):22-26
亚洲精神是亚洲人民历史形成的各种优良传统的总称,符合和谐亚洲的内在要求。亚洲精神与当前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及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大趋势相适应,并有利于推动当前全球深层次问题地顺利解决,从而使得和谐世界和和谐亚洲的建构更加现实。同时,通过亚洲精神的倡导来构建和谐社会,也符合亚洲在"现代文明后来者"和多样性基础上,追求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需求,更使得和谐亚洲的构建具有可能性。亚洲精神能够让和谐亚洲建构更具可能性和现实性,充分凸显出了其在和谐亚洲层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新中国进行的遏制、封锁使得毛泽东时期外交中一直存在着革命主义因素。虽然,毛泽东外交中的革命主义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在当时情况下,其维护了国家安全,发扬了国际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下了基础,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讲述马哈蒂尔外交语言的广泛内容,然后分析其特点,接着指出马哈蒂尔外交语言在他整个外交活动中的地位,阐述其理论和现实基础。最后指出,尽管马哈蒂尔的外交语言有其自身的弱点,但总体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李优坤 《东南亚》2006,(3):27-34
一、马哈蒂尔外交中的“说”与“做”(一)马哈蒂尔外交中的“说”仔细观察马哈蒂尔的外交语言,可以发现其外交话语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亲”和“一个批”。“三个亲”为:亲亚洲、亲发展中国家、亲伊斯兰;“一个批”是批西方国家,尤其是批美国、英国和以色列。我不想重复马哈蒂尔的豪言壮语,这里主要看马哈蒂尔是如何“亲”与“批”的。1.马哈蒂尔的“亲亚洲”。马哈蒂尔的“亲亚洲”主要表现在他试图以马来西亚所在的东盟为基础,加强与亚洲有影响的力量,特别是中、日两国的团结,形成一种能与西方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抗衡的力量,以维护…  相似文献   
9.
国家利益包括物质和精神两部分。从"一条线"外交的"得与失"看,物质利益的维护存在缺陷,精神利益方面则比较成功,物质和精神利益的平衡有得有失,这也是这一外交战略总体理性,但却始终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启示我们今后外交政策和战略要理性维护精神和物质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建国60 多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 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的时代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处理国际事务的方法,为马克思主 义外交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