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周洪学 《求索》2012,(1):216-218
网络语言在发展中表现出鲜明的陌生化特性,其陌生化效应的实现手段可以概括为语音手段、构词手段、语义手段、语法手段和视觉符号手段。陌生化实现的各种手段之间是相互关联、共同促成了网络语言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2.
网络新语     
"黑客":泛指那些专门利用电脑网络搞破坏或恶作剧的人。例句:我的电脑被黑客给黑了。"神马都是浮云":"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现为网友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3.
毕靖 《新长征》2011,(9):50-5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谐音广告语及店名开始出现在一些大众传媒及街边小巷,直至现在仍不绝于耳。如:汾酒广告——汾(分)酒(久)必喝(合),喝(合)酒(久)必汾(分);涂料广告——好色之涂(徒);减肥药品广告——轻松享瘦(受);衣服品牌——衣衣(依依)不舍;孕妇装广告——让您穿出孕(韵)味来;蚊香广告——默默无蚊(闻);止咳药广告——咳(刻)不容缓;衣帽店广告——衣帽(以貌)取人等等。谐音广告,大多是商家用谐音替代使某些广为人知的社会用语用其他方式展现出来,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借以达到轰动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汉文化中,谐音文化影响特别突出,它对汉文化中传统吉祥图案的影响非常深远,大量传统吉祥图案的元素来源和构成形式与汉语谐音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大部分传统谐音图案构思奇特,各种视觉元素的组合体现了设计者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谐音的运用把汉民族含蓄内敛的心理特点巧妙的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谐音是利用语言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网络中运用谐音方法创造了大量的词语。这些词语的出现能起到风趣幽默、新颖别致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6.
时下扑面而来的全球化浪潮 ,不仅掀起了经济全球化的波涛 ,而且搅动了法律全球化 (TheGlobalizationofLaw)的浪花。有人认为 ,法律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联结 ,相互作用 ,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浪潮的旋律。为此 ,我倒愿意提醒诸君注意 :这一旋律中的某些不合谐音符。当今 ,法律全球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其一 ,经济全球化需要全球性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即国际性的法律制度 ,经济全球化又促进了跨国法律规则的发展。法律的纽带把不同国家的利益“捆”在一起 ,许多国家自愿签署条约或相互协调法律制度。近年来 ,世贸…  相似文献   
7.
过春节时,很多人喜欢在家中倒贴福字。对此,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则表示,大门上的福字不宜倒贴。冯骥才说,倒贴福字,取其倒和到的谐音,意为  相似文献   
8.
乙酉话鸡     
送甲申,迎乙酉,十二年一巡,又逢酉鸡坐岁。酉鸡是吉祥物。酉谐音有,鸡谐音吉。酉和鸡,珠联璧合;有和吉,大吉有余。古往今来,无论贫富,不分贵贱,不管老少,芸芸众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酉鸡有吉。酉鸡是可爱的小精灵,它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远古的原鸡,到驯养的家鸡,它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苦旅。朴素的文化认知和厚重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一个符号,一种形象:最引人瞩目的,是那副尊容;最撼人心弦的,是那声啼鸣。人们称颂它,赞美它,誉之为“德禽”,使它以独特的身份,独有的魅力,登上统辖岁月的十二生肖的宝殿。这就是酉鸡。这个小精灵具有旺盛的生…  相似文献   
9.
张会  裴晓真 《青年论坛》2002,(3):104-105
网络汉字词是网络语言的重要建筑材料。本文重点从造词的角度对网络汉字词的生成进行了分类研究 ,认为网络汉字词虽然形式特别 ,但它们毕竟是在现代汉语词汇基础之上产生的 ,它们的生成仍然符合汉语词汇的构造规律 ,因此 ,我们完全有可能对其发展走向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0.
民生,不只是一个靓丽的字眼,更是鲜活的实践,百姓真切的体验。2006年,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一项项新举措的出台,一个个“老大难”问题的化解,一张张笑脸的出现,成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