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8篇
  免费   32篇
各国政治   31篇
工人农民   66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0篇
法律   299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211篇
政治理论   108篇
综合类   3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四个省份十二个煤矿一线员工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 从个人、家庭、企业、工作四方面,探究了我国煤矿一线员工过度劳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利益、自我发展、 家庭责任、不和谐的家庭关系、考核标准、薪酬制度、企业文化、工作量、工作要求、工作环境对煤矿一线员工 过度劳动的产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支持对煤矿一线员工过度劳动的产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不同年龄、 不同工龄、不同收入的员工,过度劳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年龄越大、工龄越长、收入越高的员工过劳程度更高。 总体上看,煤矿一线员工普遍存在过度劳动且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There is a general assumption in democracy promotion that liberal democracy is the panacea that will solve al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faced by developing countries. Using the concept of “good society” as analytical prism,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while there is a rhetorical agreement as to what the “good society” entails, democracy promotion practices fail to allow for recipients’ inclusion in the negotiation and delivery of the “good society”. Contrasting US and Tunisian discourses on the “good society”,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democracy promotion practices are underpinned by neoliberal parameters borne out from a reliance on the transition paradigm, which in turn leave little room to democracy promotion recipients to formulate knowledge claims supporting the emergence of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of the “good society”. In contrast, the article opens up a reflective pathway to a negotiated democratic knowledge, which would reside in a paradigmatic change that consists in the abandonment of the transition paradigm in favour of a “democratic emergence” paradigm.  相似文献   
3.
欧盟通用产品安全法律制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志华 《现代法学》2003,25(6):179-182
欧盟通用产品安全法律制度的框架是通过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令 (GPSD 92 / 5 9和GPSD 2 0 0 1/ 95 )来建立和完善的。这两项指令均为采用产品安全立法新模式的横向指令 ,即直接规定对生产者和销售商的通用产品安全义务———只能将安全产品投放市场。本文通过对两项指令重要条款的比较分析 ,介绍了欧盟通用产品安全法制的发展及现状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具体表现为生产活动、贸易活动、金融活动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的经济主权、产业安全、贸易安全、金融安全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开放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协调国际关系上作出努力,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过失犯罪都是实害犯,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器械的广泛应用,过失犯罪危险化已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论证了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的理论基础不仅仅是主观过错,更在于其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的现实意义在于实现刑罚的目的。另外,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只应存在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中,在设置刑罚时应遵循谦抑原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摩托车安全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摩托车安全管理形势严峻,社会危害突出,交通需求矛盾突出,摩托车车主安全意识淡薄,社会执法守法环境较差。加强农村摩托车安全管理需要我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防范意识,实行综合治理,完善执法环境,科学管理,强化民本观念。  相似文献   
7.
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无论是政治的上层建筑,还是思想的上层建筑,都是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并且是竖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也要相适应地变革。同时,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
In China, the necessity for legislation on recycling economy (RE) first lies in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ceptions applied to define it. Three schools in theory are prevailing at present: affirmative, negative, and replaceable. The paper insists that RE is of unique implication for China. A practical need for legislation exists; however, those rational parts in both negative and replaceable schools should be given full consideration. The necessity for RE legislation rests not only upon requirements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up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tern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ina’s RE legislation should learn from foreign countries, meet actual needs of the country, make sure to coordinate with clean production law,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and options for legislative modes, principles, and systems. This paper is on the basis of Zhou Ke, Cao Jianqun, ”Necessity for Legislation on China’s Recycling Economy and Regulatory Framework Analysis”, Xinhua Digest (half monthly), Vol. 11, 2005(in Chinese)  相似文献   
9.
出资制度是公司设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国立法均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纵观公司设立 的法制发展历史,无不内蕴着公司自身的运营效率和相关交易者的安全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分析了这两个价值取 向在公司出资立法的体现基础上,指出我国立法的偏颇及新定位,这对于理性地建立中国公司出资制度有着极为 重要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江苏省11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显示,粮食补贴改革达到了增加粮食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目标.2004年水稻生产的恢复性增长是粮价上涨、农业税费减免和直接补贴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按照农田计税面积补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很可能会减少粮食生产.如果按照粮食交售量补贴,可以起到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和稳定粮食生产的作用,但不利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和多元化粮食流通渠道的形成.因此,粮食主产区应该按照粮食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合理确定补贴标准.粮食直接补贴要和新型保护价配合使用,建立起农民收入和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