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8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蒋戬 《政府法制》2012,(20):24-24
李广,明孝宗时期的太监.生前可谓“权倾朝野,纵恣无度”。李广畏罪自杀后,明孝宗偶然间看见他的一个账本,上面记栽的都是“某日,某文官或某武官赠米若干石”。明孝宗粗略一算,李广受赠的米竞不下千万石。他惊叹道:“李广家有几口人,能吃那么多米?他的家亦甚狭窄,何处能存放这么多米?”当得知这些白米黄米乃李广对受贿的黄金白银惯用的隐语时。明孝宗龙颜震怒,下诏惩治向李广行贿的大臣们。  相似文献   
2.
<正>珍妃为何被打入冷宫珍妃是怎么被打入冷宫的呢?众说纷纭。常见的说法是在"戊戌变法"中,,她坚定地站在光绪皇帝这边,被慈禧恨之入骨,所以被打人冷宫。但清末光绪年间的进士商衍瀛就不同意这种看法。他去世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留下了一部遗稿叫《珍妃  相似文献   
3.
皇帝乃九五之尊,即使吃饭也大有讲究,清朝皇帝吃饭有“菜不过三口”的规矩。 清代,皇,蒂吃饭叫“传膳”。太监们分立两旁,各司其职,有侍膳太监、布膳太监、执法太监。一旦老太监喊一声“膳齐”,院内的乐手便开始鼓乐齐鸣,皇帝在太监们的簇拥下到膳桌旁用膳。.皇帝吃饭不能说话,全凭侍膳太监的眼力。皇帝的眼睛瞧到哪个莱,侍膳太监就要赶紧把哪道莱挪到皇帝面前。但侍膳太监不许献殷勤,比如说“这道莱时兴”、“这道菜味道好,您尝尝”等等、.皇帝如果吃哪道莱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莱就必须撤下去。这之后的十天半个月皇帝都不会见到这道菜了,即使馋得流口水也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把太监和宦官当成了一回事,其实在清朝之前,宦官和太监是两个概念。首先,太监和宦官出现的时间不同。宦官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太监”直到辽代才出现。  相似文献   
5.
公元974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兵攻打南唐,大将曹彬被封为主帅,带兵出征。不过,曹彬向赵匡胤提出的唯一请求是,要将其最宠信l的太监田钦任命为随行副监军,一同出征。  相似文献   
6.
吴思 《人事天地》2008,(2):9-10
明朝流传着一些官场笑话,《万历野获编·补遗》中就记载了有关钱能的事情。 钱能是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年)的著名太监,奉成化皇帝之命镇守云南。镇守太监这个岗位是明初的洪熙皇帝设立的,皇上不放心下边的官员,就派那些经常在自己身边工作的太监下去盯着。  相似文献   
7.
较早为三个卖国贼说公道话的是历史学家萨孟苏,他在回忆录里说:由今想来,章宗祥、曹汝霖是否卖国颇有问题,以当时中国之弱,遇到野心勃勃之日本,外交上的折冲不甚容易。他们两人只求中日两国能够维持和平,未必真正卖国,否则抗战之时,何以汪精卫愿为傀儡,而此前所斥为卖国贼之人竟然不肯俯首听命于日本军阀呢?  相似文献   
8.
张秀枫 《政府法制》2013,(30):42-42
童贯,开封人,字道夫,号称北宋“六贼”之一。童贯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般的悲喜剧色彩。他的一生中,开创了几项中国历史之“最”: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太监;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中国历史上获得爵位最高的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使外国的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太监。  相似文献   
9.
徐彻 《法制博览》2008,(11):14-16
同治八年(1869)七月发生了一件震动朝廷内外的大事,即慈禧的宠监安得海被诛。安得海是因何被杀的呢?历来是个谜。  相似文献   
10.
池敬嘉 《台声》2004,(9):76-79
六百年前,紧挨着福州的长乐太平港,不仅是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始发港,而且也是每一次下西洋的惟一备汛风港。因此,福州与长乐两地留下了众多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传说与遗址,同样.也有不少反映人类这一伟大壮举的俗言俚语词汇,至今犹存活于民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