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170篇
中国共产党   235篇
中国政治   255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儒家礼法文化的异化促成了道家法哲学的应运而生。在批判和超越儒家礼法文化的同时,道家学派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阐述了不同于儒家礼法的法律哲学。儒家法文化在传统中国的巨大影响离不开道家的批判与超越,因此,应重视思想批判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时间坐标,应当着眼于“后礼法”这样一个关节点。在“后礼法”时代,既要认真对待“礼法”时代之“礼”在“后礼法”时代的历史遗留物,更要积极应对“后礼法”时代本身对于中国法学提出的挑战。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空间坐标,应当从“中国与西方”这种传统的法学空间图式,转换到“中国与世界”这一新的法学图式中来。在传统的“中国与西方”图式中,现代性的中国法学话语主要是由西方法学来定义的,在“中国与世界”图式中,现代性的中国法学话语主要是由世界法学来定义的。通过建构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时空坐标,有助于中国法学树立起自我意识与自主观念,承担起为世界法学做出“中国贡献”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4):152-152
金冲及在2006年5月8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说,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纠正一种误识。即把传统文化和封建文化看作同义词。  相似文献   
5.
早在公元前3世纪秦汉时期,儒家思想就从中原传到交趾地区。自此到公元968年越南独立后的丁朝和前黎朝,直至前黎朝被李朝取代的公元1009年,为时一千多年,是儒学南传的第一阶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传统治国方略是礼法兼治,也就是把以礼治国与以法治国结合起来;其集中形式是德刑并用,也就是把以德化民与以刑齐民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法德兼治,是对传统治国方略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父母官”是旧时对封建官吏的专称。我们党历来教育和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群众的“公仆”。“公仆”的称谓与“父母官”的称谓是有着天壤之别的。然而,曾几何时,我们党的一些干部,却把“父母官”称谓视为“国宝”,常常以老百姓的“父母官”自居,到处炫耀。“父母官”一词似乎成为他们的“口头禅”。他们在报告、讲话,甚至闲聊时,动辄便是“我作为百姓的‘父母官’一定要如何如何”,硬是摆出一副“为民父母”的架势。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某些报刊文章、影视作品中也不时出现“父母官”之称谓,在宣传导向上给…  相似文献   
8.
陈楚楠祖籍福建厦门禾山,1884年生于新加坡,卒于1971年。他的父亲陈泰是当地有名的木材商人,家境富裕。青年时期的陈楚楠乐于接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英国的封建政治直接生成了英国的宪政思想和体制,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探其缘由的契约原因论、非契约原因论等主张,莫衷一是。设若从契约的特征出发,探求封建契约的财产对价原因,归纳其精神理路,仍然有研究必要。除契约外,客观规则的沿用,使得各种保护自由、财产以及限制王权的法律和惯例,能在贵族与国王的斗争中实际地发生作用。延至中世纪晚期,英国已经形成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平衡的宪政结构,从而铺就了通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事业,多次组织过武装起义。为筹措起义经费,孙中山先生飘洋过海,四处奔波,得到了海外华侨倾心相助,全力支持。如图“中华民国金币”券就是孙中山先生海外筹集起义经费时发放的凭证,也是众多海外华侨支持辛亥革命的有力物证,凝聚了海外赤子爱国报国的拳拳之心,在中国近代纸币债券的收藏研究中倍受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