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8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从德性的根据、德性认知的方法,实现德性的途径几个方面,简要阐释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典型地体现了在解决道德问题上的知识论思路。从当代呼吁世界伦理的背景来看,人类若想建立最基本的为所有人都能认同的普遍的伦理行为规范,最有效的是通过理性考量的途径来实现。这一思想为认识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和当代社会的伦理实践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秘诀     
一之 《人事天地》2007,(7):41-41
有学生问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  相似文献   
3.
傅佩荣 《当代贵州》2013,(21):66-66
每一位老师都希望教出好学生。历史上最令人羡慕的老师是谁呢?苏格拉底可算一位。苏格拉底没写过一个字,却成为大哲学家,他的哲学论述是通过学生记录下来整理成册才得以传播的。这位学生名叫柏拉图。柏拉图的《对话录》把老师苏格拉底的思想记录了下来。孔子也有一位非常杰出的学生,名叫冉有,列政事  相似文献   
4.
在法律与电子法务专业教学中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案例教学法正是最佳的选择。在选择案例方面所选案例应该是原始的、未经任何改变的材料,应具有结论的不确定性。在讲授分析案例时需注意掌握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将法律、法理与案情相结合,注重案例讨论组织的规范性,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电子网络数据库查找案例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南方朔 《南风窗》2012,(5):92-92
政治人物必须每天和演艺名人博版面拼时段,于是政治遂变得日益演艺化,政治人物要像明星一样懂得作秀,要会讲壮观的漂亮空话,政治已由"实际政治"往"表演政治"的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6.
杨在平 《前进》2013,(6):33-35
迄今为止,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连续举办12届,12年来,大展经历了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如今已成为向世界展示山西形象、提升山西影响力的重要名片。苏格拉底有言,“认识你自己”。我一直以为苏格拉底这句话是很平常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使我意识到真正理解这句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长期以来,我们身为山西人,居然忽视了当下山西的真实存在,以为当下的山西是平庸的,将当下山西仅仅作为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山西的一个注脚。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为我们开启了认识山西的一道窗口,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文化自觉的山西、开放包容的山西、与时俱进的山西、充满人格魅力的山西。  相似文献   
7.
吴国萍 《人民论坛》2012,(26):182-183
荣誉观是古希腊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格拉底时代,由于城邦衰落而导致的道德滑坡,使苏格拉底决心通过道德教化重建雅典人的道德体系。于是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寻求善"等哲学命题,从中反映出他对荣誉的独到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苏格拉底的哲学与人格是交融、统一地并进发展的,其以“善”为理念的“自我”理性化的哲学同当时社会存在决定的其人格的统一成为了一种必然。苏格拉底哲学与人格的统一实质上是一个哲学人格化、人格哲学化的过程,他的哲学实现着他的人格,他的人格升华着他的哲学。这种统一启示我们,要谦虚、正直、善良、仁爱、宽容地为人,要执著、全身心地追求知识、投身事业。  相似文献   
9.
抱怨     
尼溪 《法制博览》2009,(6):72-72
柏拉图有一次问老师什么是婚姻,老师苏格拉底就叫他到森林中,砍一棵最漂亮的树回来,但是只能向前走并且只能砍一次。半天后柏拉图疲惫地拖回一棵树,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漂亮的树吗?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砍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就拿回来了。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  相似文献   
10.
苏格拉底的死纵然有一定的社会原因,但根本上是其自由选择的结果。苏格拉底选择死亡,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源于其内心对于神的敬仰;第二,源于其对生命的珍视;第三,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使得他选择了死亡;第四,苏格拉底选择死亡也源于其对于法律的信仰;最后,苏格拉底选择死亡也是其比较了选择生或死各自的利弊后作出的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