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安倍上台以来,迎合日本国内民粹主义思潮,修正正确对待日本侵略历史的“村山讲话”和关于日本对强制慰安妇有责任的“河野讲话”;强化日美同盟的军事职能、安全机制;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扩充军备;积极拉拢与日本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和对日本有战略意义的亚太国家,营造“自由与繁荣之弧”,等等,表明安倍对华采取先包围施压、后改善获利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2.
国家主义对近代日本政治有过重要影响,它的极端化是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战后日本的国家主义改头换面再现出来,并一直贯穿在社会思潮之中.安倍两次担任首相以来,显露出浓厚的国家主义意识.安倍的国家主义既具有国内、国际双重背景,也有家族政治基因的影响,它一出笼就不断贯彻到安倍政府的内外政策中,对日本国内及地区秩序产生冲击,消极后果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理环境和政治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对华贸易是日本对外贸易的支柱。新中国成立后,东西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之下,新中国“一边倒”向苏联,日本则“一边倒”向美国。以“贸易立国”为重要国策的日本,在对华政策上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立场,无论首相如何更迭,搁置政治对立、促进经贸交流的“现实主义”都是日本对华政策的核心内容。后冷战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仍然坚持“现实主义”立场,安倍新内阁将以怎样的态度处理困境中的中日关系,安倍此次上台的“天命”又是什么,关系着中日关系今后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邱兆锋 《南风窗》2014,(3):40-41
日本的退休首相由于人数众多,政见各异,很难对现政权构成明显的压力。昔日首相对安倍的批判,更多地集中在外交和核电政策上。  相似文献   
5.
安倍一意孤行,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侵略战争翻案,为军国主义招魂,为战犯张目。安倍拜鬼,揭穿了日本“一直反省侵略战争历史”的谎言,彻底撕掉了安倍“积极和平主义”的伪装,赤裸裸地暴露出复活军国主义的真实面目。安倍是货真价实的亚洲战争幽灵。大量事实证明了,安倍宣称“誓不再战”完全是对国际社会的欺骗。  相似文献   
6.
张季风 《学习月刊》2014,(13):41-42
安倍上台伊始就抛出"安倍经济学",其主要内容就是大胆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唤起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即所谓三支箭。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10)
2016年5月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前往俄罗斯黑海城市索契与俄总统普京举行非正式首脑会谈。俄日重启首脑会谈是两国拓展战略空间、破解制裁僵局、加强经贸合作的利益需要。会谈中,两国首脑探讨了领土与和平条约、经贸合作以及国际现实问题等,对改善双边关系起到正面作用,为两国关系向前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8.
日本政府在2012年9月对中国钓鱼岛实行所谓“国有化”以来,变本加厉地损害中日关系,使中日关系降低到了40多年来的最低点。在2012年12月日本自民党安倍政权上台后,其内外政策更加彰显强势,对内煽动右翼民族主义情绪,加速推动修改现行日本宪法,意将自卫队更名为“同防军”;对外推行全方位强化、巩同日美同盟,企图在外交、军事、经济上包围中国。通过炒作“中国海军舰载火控雷达瞄准日舰、日机”、“日渔船遭中方机枪威胁”等对中国进行污蔑,继续恶化钓鱼岛局势。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争端,2012年12月上台执政的安倍晋三内阁在政治上坚决否认主权争议、大肆宣传"固有领土"以及不时渲染危机氛围,以强硬的政治立场刺激争端;在军事上采取了增加防卫费、建设"综合性机动防卫力量"以及开展"离岛夺回"演习训练等举措,以"离岛防卫"备战争端;在外交上通过加大安全保障内涵,从外围牵制争端,并将日美同盟的深化与中日钓鱼岛争端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安倍经济学虽然在短期内收到明显成效,使日本经济走上了较快复苏的道路,但其最终能否帮助日本经济摆脱困境、完成拯救日本经济的使命,还有待实践检验。从安倍经济学自身看,政策内在冲突和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同时存在,其最终成效可能大打折扣。受未来财政政策紧缩效应、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规制改革推行阻力重重,以及全球量化宽松政策环境变化和外部市场空间受限等因素影响,日本中期经济增长前景并不乐观,安倍经济学拯救日本经济的使命似难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