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清朝与沙俄的商贸关系同两国外交关系、政治关系和军事关系一样,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有过友好和睦时期,也经历了矛盾斗争的历程。历经三百多年的商贸关系缘于两国资源与商品的强大互补性,在竞争与矛盾中两国都得到了收获与发展。探析清朝政府与沙俄对商贸活动采取的各项政策,发现其中的内在规律,有利于推动当今两国的商贸发展。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研究》2021,(2):111-133
从尼布楚条约前后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通过外交、经贸等各方面与俄国的联系,积累了大量关于俄国的知识。18世纪前期,清朝关于俄国的知识开始形成。到18世纪中期,乾隆朝一系列官方典籍的编纂表明,清朝基本形成了基于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商贸外交体系的官方关于俄国的知识。此后的100年,清朝官方关于俄国的知识一直在完善,其集大成者便是代表清朝"俄国研究"最高水平的著作《朔方备乘》。但是,从乾隆朝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官方主导的关于俄国知识的核心,逐渐固化成为对恰克图商贸外交体系的认知。清朝官员和士人一方面不断积累和整理关于恰克图的知识,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关于俄国本身的更丰富的知识。最终,面对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俄关系新形势,乾嘉道咸时期精细化的"俄国学"落伍于时代了。  相似文献   
3.
中俄两国贸易源远流长。早在17世纪,中俄两国就已经建立了经常性的贸易联系。频繁来华的俄国商队是那时中俄商品交流的主要媒介。1728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中俄贸易形成了商队贸易和边境贸易两种形式并存的格局。从1756年起,俄国政府不再派商队来北京。到1762年在北京的商队贸易完全停止。边境贸易则成了中俄贸易的主要形式。“恰克图互市”则是根据《恰  相似文献   
4.
中俄历来都有很深远的经济交往,其中在中俄边境的恰克图贸易持续时间长、规模范围大,成为中俄经济关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俄关系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从1728年《恰克图条约》签订开始,在之后的两百年间,俄国逐渐垄断了中国内地的陆路贸易。恰克图在清代中俄贸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中俄边境贸易的中转站。就对中俄边境恰克图贸易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雍正年间,中俄开恰克图为边境贸易口岸,并开始设官进行管理。随着中俄经济、政治联系的加强,与之相适应的边境管理体制也逐渐形成。两国管理体制在恰克图贸易早期的服务宗旨是不同的:俄方用来打击边境非法贸易,保障对华正常贸易,以充实国库;中方则更关注边境地区的稳定,利用自己的管理体制监督蒙古人越界逃入俄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