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氢化豆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 ,采用逆相薄膜蒸发法制备了吡喹酮脂质体 (PZQ Lip)。经电镜和光镜检测显示 ,PZQ Lip粒径大部分为 2~ 5 μm ,并以大单层脂质体为主 ;3批PZQ Lip的平均包封率为 71.8%± 2 .2 % (n =3 ) ,平均含药量为 8.9%± 0 .2 % (n =3 ) ;用建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 HPLC)检测PZQ时 ,简便、准确 ;绝对平均回收率按照低、中、高 3个浓度水平 ,依次为 99.7%± 1.4%、99.8%± 1.7%、99.5 %± 1.8%  相似文献   
2.
对大白鼠分别腹腔注射猪用生长激素 (PST)和PST脂质体 ,第 7、14、2 8d称重 ,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表明PST和PST脂质体对大白鼠具有促生长活性 ;同时显示 ,PST脂质体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 ,缓释期可达 7d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脂质体中汉防己甲素的包封率.结果:葡聚糖凝胶G50可有效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汉防己甲素在2~12 μg/ml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y=18 368 x-897.33,r=0.999 5.结论:HPLC法简单可行,结果准确,可用于测定汉防己甲素脂质体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4.
用天然磷脂脂质体包裹鸡新城疫病毒血凝素神经胺酸酶(HN)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HNM DNA,免疫5周龄雏鸡,1周后免疫鸡血清中的特异性HI抗体开始升高,至第6周空白对照组抗体为2.30 log2,裸DNA免疫组为4.09 log2,脂质体DNA免疫组为4.75 log2;用新城疫强毒F48E9攻击后,未免疫组鸡的存活率为27.28%,裸DNA免疫组存活率为81.82%,脂质体DNA免疫组存活率为90.00%,表明该质粒DNA被脂质体包裹后,免疫雏鸡可使其增强对新城疫强毒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5.
简要阐述了细胞因子、共刺激分子、CpG DNA 和脂质体等 DNA 疫苗佐剂的来源、性质、免疫增强作用、作用机理和方式。认为以前的研究工作必然会使上述佐剂应用到 DNA疫苗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6.
用超声波法制备了DCchol阳离子脂质体,研究了阳离子脂质体与禽流感病毒(AIV)保护性抗原血凝素(HA)基因重组质粒pSVH7复合物的特性。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阳离子脂质体与pSVH7形成复合物后,脂质体发生聚集、膜融合,脂质体直径变大,并出现了多层结构脂质体;通过检测脂质体在248nm处的吸光度变化,研究了脂质体与pSVH7质粒复合物形成及膜融合的动力学过程,脂质体DNA复合物是在最初1~15min内形成的,其主要作用是静电吸引力,NaCl和SDS也能引起阳离子脂质体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用微生物测定法对利福平脂质体在小鼠体内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进行测定,研究了给药后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及分布情况,并将其与游离的利福平作比较.结果表明,小鼠单剂量静脉注射10 mg/kg体重游离的或脂质体利福平后,测定5 min及0.5、1.0、1.5、2.0和6.0 h各组织中药物浓度,以肾(游离型)和脾(脂质体型)浓度为最高.与游离的药物相比,利福平脂质体明显提高了在肝、脾、肺、血清中的药物分布,降低了在肾中的分布,表明利福平脂质体具有器官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 3组分别注射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疫苗 (简称三联疫苗 )、CpG +三联疫苗、阳离子脂质体包裹CpG +三联疫苗的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阳离子脂质体包裹CpG +三联疫苗免疫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增强 ,白细胞介素 2 (IL 2 )诱生活性和免疫细胞数量、血液IgG含量较仅注射三联疫苗的小鼠显著增加。说明阳离子脂质体包裹CpG能增强小鼠对三联疫苗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反应 ,使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制黄芩苷的新制剂黄芩苷脂质体凝胶,并研究其体外释放特性以及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苷脂质体凝胶中黄芩苷的含量,葡聚糖凝胶法测定黄芩苷脂质体凝胶的包封率,用透析法研究黄芩苷脂质体凝胶中药物的释放特性,考察强光、高温、高湿等因素对黄芩苷脂质体凝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黄芩苷脂质体凝胶的体外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稳定性良好。结论 黄芩苷脂质体凝胶体外释药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稳定性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0.
转移因子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内吸收情况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转移因子脂质体(TFL),以包封率为优化指标,正交试验优选最佳配方;电镜下观察TFL形态,紫外法检测包封率和渗透率;并用电镜观察用药后小白鼠小肠的吸收情况。结果,确定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摩尔比为2∶1,转移因子(TF)浓度为6 mg/mL,吐温-80为1 mL,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4∶1。电镜下大部分TFL粒径小于100 nm,分布均匀,包封率高达49.5%,4.5个月后的渗透率为52.4%。采用优选工艺制备的转移因子纳米脂质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且小肠内吸收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