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62篇
中国共产党   273篇
中国政治   227篇
政治理论   74篇
综合类   6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通过了解鲁迅与内山完造之间的友谊 ,让我们看到 ,人与人之间真诚对待 ,相互信赖 ,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基本条件 ;而文化交流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认识、理解、思想感情的沟通  相似文献   
2.
乐朋 《唯实》2002,(2):79-81
12 0年前的绍兴 ,一个伟大的精灵降生了。他就是“民族魂”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迅翁过世半个多世纪的今天 ,我读到了鲁迅之子周海婴的回忆性著作《鲁迅与我七十年》。其中有这样一件事———1 957年 ,毛泽东主席到上海小住 ,与周谷城、罗稷南等几位湖南老乡座谈、聊天。当时适值“反右”运动高潮 ,罗稷南先生抽隙向毛主席提了个大胆的设想疑问 :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 ,他可能会怎样 ?对此颇具潜在威胁性的提问 ,毛主席十分认真 ,沉思片刻后作答道 :以我的估计 ,(鲁迅 )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 ,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悬念得解 ,罗稷南先生…  相似文献   
3.
论鲁迅的当代启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洪涛 《理论导刊》2003,(12):44-45
鲁迅对当代中国社会及知识分子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启示意义:首先在于他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其次是他强烈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的人生态度,再次是他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崇高的牺牲精神。鲁迅的思想和精神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4.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书赠瞿秋白的条幅.鲁迅一直将瞿秋白视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相识相交的时间虽然短暂,可是,相互间早已是心仪神往.  相似文献   
5.
1936年,鲁迅溘然长逝。他的远行引发了规模空前的悼念活动和褒贬不一的评论。本文从中遴选出与鲁迅或亲或友或敌者的言论加以解读,试图描述出他们心目中的鲁迅映像。  相似文献   
6.
从时间意义上讲,鲁迅和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大体处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开始和结束阶段。对照各自小说中女性形象,探讨这两位作家在关注女性日常生活中的悲剧的相同点,及某些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的“互文”现象;同时,在“女性存在的时间性”、“女性的内审意识”、“女性的自我意识”方面比较他们笔下女性形象的不同,以及不同点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有关乡土文学理论的分歧,根本点不在于对乡土文学这一概念中的"乡土"内涵的不同理解,而在对"乡土文学"这一概念的整体性把握上.中国文学传统中有浓厚的乡土意识,但没有乡土文学的概念和理论.新文学初期,对于美国local colour小说理论如何与中国文论对接与转换,在茅盾与周作人之间初步形成了中国乡土文学发展的两个向度.这两个向度后来被鲁迅整合成相对完整的乡土文学理论,即寓乡土思念、民生关怀和乡土批判于一体的乡土文学观.  相似文献   
8.
<正>毛主席的挽留萧军到了延安除了续写长篇小说《第三代扎并和其他作家同心协力积极开展延安群众性文艺活动:1940年10月19日成立了"文艺月会",每月最少集会一次。1941年元旦创办了会刊《文艺月报》,由他和丁玲、舒群、刘雪苇轮流主编。元月15日又建立了"鲁迅研究会",萧军任主任干事。由大家分工负责专题研究,在他主编的会刊《鲁迅研究丛刊》上发表。四月间又成立了"星期文艺学园",每星期日上课一次,学员达一百多人,两年结业,培养爱好文艺的青年。  相似文献   
9.
李建森 《党课》2012,(20):121-122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酉年六月二十日作录应景宋仁兄教鲁迅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