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55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43篇
各国政治   123篇
工人农民   123篇
世界政治   3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0篇
法律   4518篇
中国共产党   2322篇
中国政治   3631篇
政治理论   1102篇
综合类   2341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475篇
  2014年   1235篇
  2013年   977篇
  2012年   1041篇
  2011年   1184篇
  2010年   1125篇
  2009年   1137篇
  2008年   1257篇
  2007年   820篇
  2006年   772篇
  2005年   634篇
  2004年   561篇
  2003年   466篇
  2002年   511篇
  2001年   428篇
  2000年   330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情并非仅仅是对人们不幸的处境表达怜悯和关怀,其表达的是一种普遍性的情感反应。亚当·斯密认为自爱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同情心的充分发挥,但同情为自爱增添了人性的光辉,同情衍生出的正义是在尊重自爱本性的基础上,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道德准则。然而斯密以同情构筑的道德大厦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算法研究中,"算法权力"这一概念还存在着一些争论.算法是不是一种权力?如果是,算法为什么是一种权力?这既是认识上的问题,也是现实中的问题.学界基于本体论视角和系统视角分别产生了"算法不是权力"和"算法是权力"这两种在形式上对立的观点.理论上,从支配力视角出发可以证成算法权力,支配力是权力的核心要素,那么拥有支配力的算法是权力;实际上,算法具有重要的社会性,它以技术集合的支撑、私人资本的嵌入与公权力的嵌入为基础,生成了算法权力.算法权力生成基础的糅合将产生多种算法权力形式,主要包括算法操纵、算法合格权威以及算法合法权威等算法权力形式.正确认识算法权力及其形式对于全面理解算法、应用把握算法以及治理算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课堂研究的方法受到人类学、阐释学、现象学的影响,更加注重对课堂情境中发生的现象及其背后的意义的研究,因此,深描和解释方法在课堂研究中引起较为普遍的关注。深描是深入的、厚实的、详细的问题性经验的描述,旨在澄清一种倾向和组织行为所存在的意义。深描有真实性、深入性和近经验性等特点,深描的类型主要有微观式深描、情景式深描、交互式深描等。解释是对一个相关术语的意义进行阐释和理解的过程,它的意义在于理解。解释具有创造性、情境理解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其类型可分为深解与浅解、局内外与局外人解释、分析式与描述式解释等。课堂研究中描述和解释总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在描述中解释,在解释中描述,二者融为一体,有助于研究者进行细致、聚焦、深入的课堂研究。  相似文献   
5.
6.
我国刑法文本中同时存在着"公共财产""公共财物"这一对相似的概念,导致人们对这两个概念难以形成清晰和统一的认知,进而影响刑事司法实践中对贪污罪条文"公共财物"这一概念的准确理解和适用。单从概念上进行分析,"公共财物"和"公共财产"的内涵都具有公共性,唯一不同在于外延是否包括财产性利益。但从法律方法视角进行分析,对于"公共财物"这一概念应当作出扩大解释,包括货币、物品和财产性利益在内。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司法工作人员通过宪法解释、法律解释、指导案例、裁判说理等法律方法分析路径,可以有效消解这一对相似概念所导致的司法适用困境,更准确地处理贪污贿赂犯罪案件,落实反腐败工作,实现司法公正目标。  相似文献   
7.
8.
我国民事立法历经百余年后,准合同作为一个重要法律术语始现于我国民法典合同编中.缺乏民法学理论研究和民法典总则编的体系铺垫,形成了准合同解释的先天缺陷.但准合同存续历史悠久,罗马法赋予其生命,法典化国家的民法学理论和立法实践赋予其持续活力.我国民法典对准合同的引入,使法学理论承担起解释使命.罗马法因素是我国民法典准合同解释的重要基础,其债法体系思维、意思表示与行为效果间的关系、给付行为在判断准合同与债的其他渊源关系中的核心价值等理论是厘清准合同解释定位的重要坐标,现代法典化国家的立法经验是准合同解释的重要参考.应运用法律解释的科学方法,关注罗马法因素并结合现代社会需要和我国本土特点探究准合同解释,以实现"经由罗马法,超越罗马法"之立法效果.  相似文献   
9.
问:“一老一小”是社会普遍关心关爱的两个群体,也是最容易因食品安全受到侵害的群体。请问《解释》对“一老一小”的特殊保护体现在哪些方面?答: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原因更容易受到不安全食品的侵害。让“一老一小”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也是司法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司法实践中“一老一小”食品安全保护的薄弱环节,《解释》从多方面对保护“一老一小”的食品安全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0.
在解决共同犯罪定罪量刑的路径上,世界不同国家形成了单一制和区分制两种立法模式。单一正犯体系在不法构成要件层面不区分犯罪参与形态,将所有犯罪参与者都视为正犯,且认为不法程度等价值,这存在着不足。区分制通过在不法层面区分正犯和共犯,在实现量刑精细化的同时实现罪责刑相均衡,但其因正犯判断更加趋向实质化而饱受批评。相比较而言,我国参与体系不同于上述两者,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层区分制犯罪参与体系。在正犯与共犯的区分上,我国宜采取"规范性实行行为说",这有利于维护构成要件的定型性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