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隔山 《党课》2007,(6):106-107
从清朝的乾隆皇帝开始,便极力收藏历朝著名书画、古籍图书和奇珍异宝,经过几代皇帝的经营,清宫中的收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嘉庆帝最为无奈的是,内部经常发生泄密事件。皇上要处理谁、提拔谁,还没发文,当事人就知道了。调查结果令他十分震惊:消息是从军机处泄露出去的!康熙皇帝晚年身体不好,工作积极性不比当年,特别是对干部过于宽容,奉行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政策,埋下了官场风纪滑坡的种子。乾隆皇帝宠信和珅之后,纲纪废弛,吏治败坏,官员们逍遥自在,康乾盛世便走到了末路。自嘉庆时期开始,各种规矩都不作数了,于是大清国运一路下滑,有的皇帝甚至难过一天安生日子。嘉庆帝最为无奈的是,内部经常发生泄密事件,皇上要处理谁、提拔谁,还没发文,当事人就知道了。调查结果令他十分震惊:消息是从军机  相似文献   
3.
一枚中国清朝乾隆玉玺去年12月17日在法国艾德拍卖行以110万欧元(约合90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据法新社报道,这次拍卖可能受到法律诉讼,因为欧洲保护中华艺术协会敦促拍卖行取消拍卖。该协会说,这枚玉玺是在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时被盗。拍卖前,这枚玉玺的估价为20万欧元(约合164万元人民币),但成交价高出这一估价数倍。买家是一位未透露身份的电话竞投者。  相似文献   
4.
康熙皇帝晚年为历代帝王庙划定了入祀底线,即“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应尽入庙崇祀”,从而确立了中国大历史的帝王祭祀观。康熙六十年(1721年)四月,康熙皇帝发布渝旨,首先回答了两个重大问题一是为什么要祭祀历代帝于?康熙认为,历史上前代帝王都没有子孙后裔祭祀他们了,但后世统治天下的人,继承的正是他们世代创建的功业,所以要重视对历代帝王的祭祀。  相似文献   
5.
"法治"还是"人治"?这是非常重要又比较敏感的问题,此问题不解决,"依法治国"就是一句空话。从理论上说,"法治"优于"人治",法比权大,但理论与现实往往有一定距离,现实中有法大于权的,也有权大于法的。1780年,云贵总督李侍尧因贪赃索贿,情节恶劣,为云南储粮道海宁参劾,大学士九卿会议"依法"定为斩决。但乾隆皇帝认为李侍尧在督抚中最为出色,遂"百计回护",命"重议"。当"重议"结果为"请照初议"时,乾隆对支持九卿之议者"大加斥责",以"罪疑惟轻"为由,下诏将李侍尧定为斩监  相似文献   
6.
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生于1912年7月26日,满族人,属正蓝旗。启功先生出身天潢贵胄,是雍正皇帝第九代孙。雍正的四子弘历继承了皇位,即乾隆皇帝。雍正的第五子,即弘历的异母兄弟弘昼,被册封为和亲王。启功先生就是和亲王的后代。启功先生自认从小淘气,老来亦不脱老顽童的天真;然而,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他却毫不含糊.  相似文献   
7.
海纳 《政府法制》2013,(29):37-37
近日去圆明园遗址,听导游介绍,这里的“谐奇趣”,就是当年乾隆皇帝的“西餐厅”。我惊问:“清朝的皇帝,也吃西餐?”导游解释,那时的西餐,只是牛奶和面包。乾隆皇帝听说西方人经常吃这些东西,便要尝一尝,一吃,感觉不错。但他又想,吃西方人的餐,就得在西方的房子里。于是下令建了这样一所西洋建筑。每当想吃西餐的时候,乾隆就和妃子们来到这里,一边听西方的音乐,一边品尝牛奶和面包。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为,当前最具价值、值得我们思考体悟的应该包括天、地、人、德、忠、信、仁、礼、孝、悌、和、廉、耻、勇几个字。天、地、人,在《周易》中称为"三才",三才各有其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易·说卦》)。天、地、人三才合一,用一个字来表示就是"王"。能够具备贯  相似文献   
9.
刘墉的圆融     
佚名 《政府法制》2012,(15):39-39
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之时,有一天微服出游,莫名其妙地惹上一宗命案,还被捉进江宁大牢。当时,担任江宁知府的刘墉获悉后,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想审也不是,想放也不行,万一处理不当,还会招来诛灭九族的厄运。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是人们为了克服语言表达的局限性而采用的一种语言手段,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模糊观念要比清晰观念更富有表现力相传乾隆皇帝同刘墉等大臣登上城楼观景,恰巧有一人家出殡,乾隆就问刘墉:“刘爱卿.都说你聪明过人,现在我问问你,你说全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答:“生一人,死十二人.”乾隆疑惑不解,刘墉就解释说:“国家再大,一年内生的也只有一种属相,死的是十二种属相。”乾隆的问题是无法用确切的数字回答的,刘墉却用模糊语言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